修辞专题研究之一。1923年,唐钺《修辞格》出版,完全以修辞格为研究对象,将其归纳为五类二十七格。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区分了修辞的两大分野,将修辞格归入积极修辞,同“辞趣”相对。该书较系统地分析归纳了三十八种修辞格,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后来修辞格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从三十年代直至六十年代,中国修辞学研究主要以修辞格为中心,大都在《修辞学发凡》的基础上发展。八十年代以来,修辞格研究进入了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新的发展时期。大致有五个方面:(1)修辞格理论探讨。认为修辞格必须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四个要素,以便把它同非辞格区分开来。修辞格的系统、基础、研究史等理论问题也得到重视和研究。(2)修辞格的分类和处理。不少论着对修辞格做了与《修辞学发凡》不完全相同的分类。有的以修辞效果为标准,有的以语言形式的特殊运用为依据,有的则着眼于修辞格的结构特征等。在修辞格的编排处理方面,许多着作把它与选词、造句并列,并把一些修辞格融合于其中。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以修辞目的统率各种修辞格,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修辞格中心”的偏颇。(3)修辞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修辞格与非辞格的比较区别;修辞格之间异同比较;修辞格的古今发展演变。郑远汉《辞格辨异》、濮侃《辞格比较》是这方面的专着。(4)老辞格的深究和新辞格的探求。如“比喻”的次格发展为二十多种。新辞格的创立达数十种之多。(5)修辞格的运用。注重修辞格运用与题旨情境相结合,与语体相结合等问题。
修辞格研究(语言)
修辞格研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