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研究(语言)

修辞格研究(语言):

修辞专题研究之一。1923年,唐钺《修辞格》出版,完全以修辞格为研究对象,将其归纳为五类二十七格。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区分了修辞的两大分野,将修辞格归入积极修辞,同“辞趣”相对。该书较系统地分析归纳了三十八种修辞格,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后来修辞格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从三十年代直至六十年代,中国修辞学研究主要以修辞格为中心,大都在《修辞学发凡》的基础上发展。八十年代以来,修辞格研究进入了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新的发展时期。大致有五个方面:(1)修辞格理论探讨。认为修辞格必须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四个要素,以便把它同非辞格区分开来。修辞格的系统、基础、研究史等理论问题也得到重视和研究。(2)修辞格的分类和处理。不少论着对修辞格做了与《修辞学发凡》不完全相同的分类。有的以修辞效果为标准,有的以语言形式的特殊运用为依据,有的则着眼于修辞格的结构特征等。在修辞格的编排处理方面,许多着作把它与选词、造句并列,并把一些修辞格融合于其中。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以修辞目的统率各种修辞格,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修辞格中心”的偏颇。(3)修辞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修辞格与非辞格的比较区别;修辞格之间异同比较;修辞格的古今发展演变。郑远汉《辞格辨异》、濮侃《辞格比较》是这方面的专着。(4)老辞格的深究和新辞格的探求。如“比喻”的次格发展为二十多种。新辞格的创立达数十种之多。(5)修辞格的运用。注重修辞格运用与题旨情境相结合,与语体相结合等问题。

为您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语文专题研究之一。1950年至1961年,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创建期。附属于高等院校的专修班培养出了中国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师资队伍骨干,编写出《汉语教科书》等材料,写出了第一批论文。1962年至1966年..

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语言)

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语言):语言学专题讨论之一。1959年5月方光焘和施文涛发表《言语有阶级性吗?》,在全国引起一场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1)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有无必要,区分的根据。(2)二者区分后的关系。(3)在现代语言..

术语研究(语言)

术语研究(语言):语言学专题研究之一。汉唐佛典翻译吸收了大量梵文佛教术语。为了解决意译和音译问题,玄奘提出“五不翻”原则。明代翻译科学着作,开始使用按照西文第一音节造新字的命名原则。近代胡以鲁《论译名》力主意..

当代古汉语修辞学研究(语言)

台湾语文教育(语言)

台湾语文教育(语言):语文活动之一。1945年台湾光复后恢复闽南话、福州话、客家话的文化地位;以北京话为标准推行国语;提倡以标准音读古今诗文;注音符号与国语罗马字并用。1948年创办《国语日报》,力求文字口语化、标准化,用..

闽方言研究(语言)

闽方言研究(语言):方言分区研究之一。1930年罗常培《厦门音系》,陶燠民《闽语研究》首次以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闽方言。董同龢《四个闽南方言》、李如龙《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平山久雄《厦门话古调值的构拟》、黄..

文学语言研究(语言)

文学语言研究(语言):语言专题研究之一。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1952年中国语文杂志社召开“新闻语言座谈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相声语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