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例式虚词研究(语言)

辞例式虚词研究(语言):

古典型虚词研究方法之一。主张从大量书证中来比合推究虚词作用,并根据辞句结构判断虚词意义。通常是根据一类词的意义或作用辑以成类,进而比合推究虚词的作用,判定其结构意义。如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举“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等例,指出它们“皆先言‘既’,而后言‘丕’”,因而“丕”为“承上之词”,即无义虚词或表示承接的关系词。辞例式研究较之辞训、辞气式虚词研究更具有现代语法学倾向,是从古典型虚词研究到近代型虚词研究的过渡阶段。

为您推荐

清代今音学(语言)

清代今音学(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江永《四声切韵表》用等韵原理研究切韵音系。戴震《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依四声排定二百零六韵,对各韵进行等呼分析,考订同用、独用及声类异同。清末陈澧《切韵考》用反切系..

关于“古无轻唇音”的论争(语言)

关于“古无轻唇音”的论争(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自清代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一说以后,许多学者信从其说,但也有学者持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符定一《联绵字典》创“古有轻唇音”之说:“夫轻重之分,出于自然者,以文字..

反切名义说(语言)

反切名义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主要有二说:(1)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戴震《声韵考》据唐元度《九经字样》序:“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认为南北朝以上称“反”,到唐代孙愐《唐韵》避讳“反”字,始改称“切”;(..

辞气式虚词研究(语言)

清代古音学(语言)

清代古音学(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在上古音韵部方面清初顾炎武作《诗本音》和《古音表》,将上古韵划为十类,奠定古音分部的基础。毛奇龄作《康熙甲子史馆新刊古今通韵》,坚持古音“转叶”观点。邵长蘅作《古今韵略..

等韵图的流派(语言)

等韵图的流派(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初期和中期的等韵图属于宋元派,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系统符合于《广韵》以至《平水韵》的语音系统。后期的等韵图属于明清派,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系统则符合于《中原音韵》等..

普林斯顿学派(语言)

普林斯顿学派(语言):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语言学计划”研究中形成*普林斯顿假说的学派。主要学者及其研究:罗杰瑞对原始闽语声母系统的构拟,约翰·麦考、余霭芹对原始粤语的研究,威廉·葆拉德对原始吴语和湘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