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和影响都较其他闽方言为广,在福建省外通行的闽方言,绝大部分为闽南方言。代表方言为厦门话。主要特点是:保留一些古汉语特征,如无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母字口语读[p]、[p‘],反映“轻唇归重唇”现象;古知、彻、澄母多读[t]、[t‘],反映“舌上归舌头”的现象;古全浊声母字多读不送气;古匣母部分读[k]或零声母;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韵尾[-m]、[-n]、[-η]、[-p]、[-t]、[-k],还有喉塞韵尾[-];鼻化韵丰富;无撮口韵母;文白异读几乎各成系统;有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则。有些直接继承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如“走”(跑);有些外来词则借自印尼——马来语,如“雪文”(→sabon,肥皂)等;训读现象突出,尤以海南闽语为最,如厦门话以“乌”训读“黑”,海南闽话以“想”训读“思”,以“望”训读“看”。有丰富的名词、形容词附加成分,如“声”、“仙”、“囝”、“孧”等;通过语音屈折变化构成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如[i44](他、她)→[in44](他们、她们);形容词的二叠、三叠式表程度的递进;提宾现象较普遍,如“牛甲伊牵出去”(把牛牵出去);比较句可用“甲 较、共 形容词 乙”表示,平比句则多用“甲 较 乙 平平十形容词”的形式表程度一样;有句轻声现象,作用较复杂,有时涉及句子成分(如补语、宾语等),有时则起修辞上的强调作用。
闽南话(语言)
闽南话(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