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语义学(语言)

哲学语义学(语言):

也叫“意元学”。对语言中意义进行哲理研究的科学。它把“什么是意义”作为基本问题,将语义问题和命名事物的性质联系起来,研究词和词所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探求话语符号的本源;或者将语义问题和陈述的真实性、确切性联系起来,根据是否真实,在逻辑上是否一致去研究话语符号能否成立。有些哲学家认为,一切哲学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上的混乱,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以澄清其意义,这是哲学的唯一目的,研究跟语义学有关的认识论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研究课题。这种认为哲学和文化实际上从属于语言结构的观点曾受到苏联一些研究者的激烈批判,中国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因此也曾将语义学视为禁区。参见“语义哲学”、“普通语义学”、“逻辑语义学”。

为您推荐

链条式引申(语言)

链条式引申(语言):也叫“串联式引申”。一环扣一环的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又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再由丙义引申为丁义……。如“要”,本义为“人体胯上肋下的部分”,引申为“中间”,从“中间”引申为“半路拦截”,由“半路拦..

同形替代法(语言)

同形替代法(语言):①词汇学术语。也叫“同形结合法”。根据语言成分活动能力强弱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在保证语法结构形式同一的前提下,如果能用别的语言成分自由替换其中任何一项,构成XB..

词义渗透(语言)

词义渗透(语言):也叫“相因生义”。词义的一种横向运动方式。指词与词之间因意义相互类推、彼此影响而产生新义。它是两个语词之间所发生的意义流转变化,同词的本义不直接发生事理联系。有的因义同、义近关系而渗透。如..

引申系列(语言)

扩展法(语言)

扩展法(语言):也叫“插入法”。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如果能插进一个C去,扩展成ACB,那么A和B是彼此独立的词;如果插入C后,扩展格式ACB不能成立,那么AB只是..

词义演变(语言)

词义演变(语言):词义的发展变化。其外因在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变化。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物质文化的发展都会引起词义变化。词义演变的内因在于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一个..

凝固构词(语言)

凝固构词(语言):通过词组凝固构成新词的现象。当词组结构意义(词与词的语法意义)虚化、词形稳定、意义专门化后,词组便凝固成词。古汉语中不少双音词经过临时组合的词组阶段。如先秦时“朋友”又作“友朋”,“朋”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