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语言)

使动(语言):

也叫“致动”。一种词类活用现象。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十分普遍。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由于原来所属的词类不同,用作使动以后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1)动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该动词表示的动作。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原属不及物动词,如《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是“使之活”。少数本来就是及物动词,如《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意为“使赵盾饮酒”。(2)形容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意为“使长安君之位尊”。(3)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韩非子·五蠹》:“乘势,则哀公臣仲尼。”意为“使仲尼为臣”。如果用作使动的是方位名词,则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朝着这一方位发出某种动作。如《史记·苏秦列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东苏子”意为“使苏子往东(返齐国)”。

为您推荐

组合能力(语言)

组合能力(语言):词与词之间相互组合的能力。如“学生”可以同数量词组合,不能跟副词组合,不能说“很学生”。“进行”可以组合在某些动词的前或后,如“进行改革”、“改革进行(了)”;而“加以”只能用在某些动词前,如“加以..

名动词(语言)

名动词(语言):也叫“动名词”。汉语中一类兼有名词语法性质的动词。大多是新兴的双音节词,如“调查”、“要求”、“分析”、“改革”、“调整”、“批评”、“转变”、“信仰”、“生产”等。语法特征是:(1)可以受名词..

句中助词(语言)①

句中助词(语言):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各种语气或起衬音作用的助词。如《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也”表示停顿。又如《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只是凑足音节,没有具体意义。..

名物化(语言)

复数助词(语言)

复数助词(语言):附着在表人名词、人称代词或短语后表多数的助词。只有一个“们”。如“乡亲们”、“他们”、“老师和同学们”。表事物的名词后一般不能用“们”,有时带上“们”,是拟人用法。如“猫儿们”,专用的表人名词..

体词化(语言)

体词化(语言):词性转化的一种现象。谓词性成分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转化为体词性成分。如“看电影——看电影的”,“看电影”原指一种动作行为,而“看电影的”指实施这种动作的人。实现体词化,现代汉语通常是在谓词性成分后..

时态助词(语言)

时态助词(语言):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时态的助词。包括“着”、“了”、“过”。“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雪正下着呢”;或表示状态的持续,如“门开着”。“了”表示动作已完成,如“老陈来了一封信”。“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