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也叫“等第”、“等列”。汉语语音分析的传统概念之一。现见最早有关等的材料是唐末《守温韵学残卷》。音韵学者将中古汉语的字音按等分为四类,即四等,表现在等韵图中是以四行分置四等。等主要是从韵母角度划分,如《韵镜》第二十三图平声栏中自上而下列寒、删、仙、先四韵,分别为一等韵、二等韵、三等韵、四等韵。清代江永《音学辨微》说:“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以发音的洪细为分等的基础。现代学者一般认可此说,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等的韵母表示其主要元音的开口度有差别,即一等韵开口度较大,依次渐小;而有时则表示[-i-](或[-i-])介音的有无。等同声母也有关系。有的学者认为等最初是从声母角度划分的。声母的分等同韵母的分等大多能吻合,这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音节结构、声韵配合关系的严整性;但在三等韵的精组、照三组和喻四等声母中,声母与韵母的分等存在歧异,等韵图依声母的等列安置,形成所谓假二等和假四等。一说这种等和韵母不相应的现象是由于等韵图形制的局限造成的,声母本不分等。对于中古汉语的四等,古代学者有的使用别的称呼,如宋代邵雍《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称为开、发、收、闭。在明清时期,由于语音的演变,存在于中古汉语中的韵母四等之分已经归于泯灭,当时学者常把一、二等合并,三、四等合并,形成近代汉语的两等,如明代袁子让《字学元元》之分上等、下等。后来人们只用呼来分析近代汉语语音,等的概念便不再使用了。②指呼。如清代章嘉胡土克图等《同文韵统》有时以开口、齐齿、合口、撮口为四等。
等(语言)
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