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法(语言)

历史比较法(语言):

①音韵学术语。也叫“外部拟测”。根据亲属语言或方言中的词或词素的共时形态和语音形式构拟其原始形态和原始语音形式的方法。如汉语“三”字,广州话〔csam〕,北京话〔csan〕,福州话〔csaη〕,上海话〔csε〕,通过历史比较法,可以把“三”的原始形式构拟为*csam。但要注意:(1)参加比较的语言或方言必须要有亲属关系。(2)进行比较的词或语素意义必须相同,至少要求很近。(3)进行比较的词或语素不能孤立进行,语音上的近似并非必要,而要有系统对应。如“三”字古属心母谈韵,心母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是广州话、北京话、福州话、上海话都发成〔s-〕,如“扫、散”等字。谈韵在广州话中发成〔-am〕,北京话中发成〔-an〕,福州话发成〔-aη〕,上海话发成〔-ε〕。比较有系统对应的词或语素,排除偶然相似,才能进行历史构拟。(4)如有历史文献资料,构拟时也可加以参考,但是历史资料并不是逻辑上充分的经验证据。如隋代《切韵》记录了“三”字所属的谈韵,它是闭口韵,即以〔-m〕为韵尾,又是一等韵,即韵母为低元音〔a〕或〔a〕。但据此并不能证明广州话的〔-am〕最古老,而北京等地的语音形式是后起的或派生的。因为现代方言中的语音对立完全有可能在《切韵》时代已经存在,因此这只是把问题在时间上推前了一千三百年。构拟原始形式有三条方法论原则:(1)根据实验语音学得出的普适性原理,(2)根据一般语音演变规律,(3)根据类型学得出的用蕴含方式表示的语言普遍现象。如,从发音上,〔Vm〕→〔Vn(Vη)〕→〔〕→〔V〕很自然,反之则不然;从可查验的资料来看,吴语中经历了〔vm〕→〔〕→〔V〕过程,而相反过程还未观察到;从类型学上看,有〔Vm〕必有〔Vn〕和〔Vη〕,反之不必然;因此把“三”字原始形式构拟为*csam是可接受的。②文字学术语。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之一。指在偏旁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关字置于字形演变的历史序列中加以比较鉴别。可以采用由上而下的顺推法,也可以采用由下而上的逆推法。逆推法大体相当于罗振玉所说的“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下辞”的方法。

为您推荐

时空投影法(语言)

时空投影法(语言):音韵研究方法之一。音变是有顺序的,某个音变在前,某个音变在后,其内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有机联系,也就是说音变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国外语言学家称此为相关年代学(relative chronology),它与转换生成语..

训诂学(语言)

训诂学(语言):①指一切解释现象。其含义与“训诂”相当,包括解释语词、典制名物和给某部书作出注解,或者编成字典词典等,甚至包括后代的文献学、校勘学。其系统性、科学性较差。“传统训诂学”属之。②指研究全面解释文献..

古调值拟测(语言)

古调值拟测(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两种情况:(1)文献派调值研究。如日本学者金田一春彦《日本四声古义》(1951年)综合各种资料(主要是文献资料)来拟测日本奈良时代从中国传过来的声调调值。日本学者赖惟勤《汉..

审音法(语言)

统计法(语言)

统计法(语言):语言学中用于处理大数量资料的数学方法。最早用于音韵学。音韵学中使用统计法经历了三个阶段:(1)使用算术统计方法。即点清各种情况的出现次数,并算出各种百分比。算术统计考虑到了数量关系,但对分类仍缺乏..

离析唐韵法(语言)

离析唐韵法(语言):清代顾炎武所创的一种研究上古音韵部及其所属字的方法。在顾氏以前,古韵学研究者多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位,而顾氏则否。他仔细审查每一个具体的字,以《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的..

音韵逻辑学方法论(语言)

音韵逻辑学方法论(语言):音韵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在形式逻辑范围内,从理论上说,可有归纳、演绎和类比三种方法。但根据近年的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则应主要确认为是检验演绎法,或准确一点称为假设演绎法。在演绎法运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