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语言)

训诂(语言):

也叫“诂训”、“训故”、“故训”。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包括古今方俗的不同语言。唐代孔颖达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沽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并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通古今之异辞”指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词,或用普遍通行的语言解释方言。如《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辨物之形貌”指用通俗的言语来解释词义,包括生僻词语和名物的含义。如《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从古代的训诂材料可以看出“训诂”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同时,也解释句子和篇章的文意。如《尔雅·释训》:“‘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又:“‘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自修也。‘瑟兮僴兮’,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礼记·射义》:“《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苹》者,乐不失职也。”总之,训诂的任务就是解释语言,训诂的材料就是古代的文献。

为您推荐

历史比较法(语言)

历史比较法(语言):①音韵学术语。也叫“外部拟测”。根据亲属语言或方言中的词或词素的共时形态和语音形式构拟其原始形态和原始语音形式的方法。如汉语“三”字,广州话〔csam〕,北京话〔csan〕,福州话〔csaη〕,上海话〔c..

时空投影法(语言)

时空投影法(语言):音韵研究方法之一。音变是有顺序的,某个音变在前,某个音变在后,其内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有机联系,也就是说音变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国外语言学家称此为相关年代学(relative chronology),它与转换生成语..

训诂学(语言)

训诂学(语言):①指一切解释现象。其含义与“训诂”相当,包括解释语词、典制名物和给某部书作出注解,或者编成字典词典等,甚至包括后代的文献学、校勘学。其系统性、科学性较差。“传统训诂学”属之。②指研究全面解释文献..

古调值拟测(语言)

审音法(语言)

审音法(语言):汉语音韵研究方法之一。指在处理汉语音韵资料时运用一定的音理知识对音类的分合与音值的拟测加以判定,以得出适合汉语音韵实际的语音系统。因为不同历史时期各研究者的音理知识结构不同,所以在处理具体问题..

统计法(语言)

统计法(语言):语言学中用于处理大数量资料的数学方法。最早用于音韵学。音韵学中使用统计法经历了三个阶段:(1)使用算术统计方法。即点清各种情况的出现次数,并算出各种百分比。算术统计考虑到了数量关系,但对分类仍缺乏..

离析唐韵法(语言)

离析唐韵法(语言):清代顾炎武所创的一种研究上古音韵部及其所属字的方法。在顾氏以前,古韵学研究者多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位,而顾氏则否。他仔细审查每一个具体的字,以《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