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语言)

苗文(语言):

中国苗族使用的文字。建国前曾出现过几种老苗文。如: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禁用的湖南城步县“篆字”;清末湘西苗族秀才石板塘利用汉字的“形声”、“会意”两种造字方法,创制的一千多个苗文;外国传教士在贵州凯里县一带以汉文注音字母为基础设计的一套苗文;英国传教士在贵州赫章县和黔东南创造的苗语拼音字,法国人陆亚氏在云南泸西、路南、陆凉地区为苗民创制的篆体文字。以上几种文字均未通行。只有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等于1905年创制的“滇东北方言区老苗文”得到广泛使用。它是拼音文字,每个音节由一个大字母和一个小字母组成。大字母仿照汉字部首制成,表示声母;小字母多以拉丁字母充任,表示韵母。四个声调则以韵母位置的高低表示。1956年对其进行了改革,以贵州威宁彝回苗自治县荣何乡石门坎寨语音为标准音。采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表达五十七个声母和二十个韵母。用八个字母置于韵母后标示声调。同年,又为苗语的湘西、黔东、川黔滇三个方言各制定了一种拉丁字母形式拼音文字,统称为*新苗文。均用八个字母b、x、d、l、t、s、k、f写在韵母后标示声调。湘西苗文以西部土语为基础方言,以湖南花垣县吉卫乡语音为标准音。用二十六个字母表达四十八个声母和三十五个韵母。黔东苗文以北部土语为基础,以凯里市桂丁乡蒿寨语音为标准音。用二十六个字母表达三十二个声母和十八个韵母。川黔滇苗文以该方言区第一土语为基础方言,以贵州毕节县先进乡语音为标准音。用二十六个字母表达五十五个声母和三十一个韵母。以四种新苗文出版了大量书籍,并发行了报刊。

为您推荐

水书(语言)

水书(语言):也叫“水文”、“水字”。中国水族的古老文字。始创年代不详。有二百多个单字。字形复杂多样。一部分为象形字,有整体象形、局部象形和半象形几类。大部分来源于汉字,有的直接借用;有的改变形体,倒写、反写、斜..

厥特勒碑(语言)

厥特勒碑(语言):唐代突厥碑刻。开元二十年(732年)立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和硕柴达木湖畔。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现。刻有汉、突厥两种文字。正文六十六行,刻于大小二碑上。小碑一面写十三行,其余部分刻于..

托忒蒙古文(语言)

托忒蒙古文(语言):也译作“陶德文”。中国新疆蒙古族使用过的文字。卫拉特人扎亚·班迪达于1648年根据蒙古语卫拉特方言特点,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改制而成。“托忒”是蒙古语“明确”的意思。有三十一个字母,其中元音..

八思巴字(语言)

尔苏沙巴文(语言)

尔苏沙巴文(语言):中国四川自称“尔苏”的一部分人使用的文字。尔苏语称为“扎拉玛”。一种图画文字。约有二百多个单字。只有手写体,多数用竹笔或兽毛蘸上各种颜色书写。其特点有:无十分固定的笔画、笔顺、书写格式和行..

壮文(语言)

壮文(语言):中国壮族使用的文字。建国后为壮族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5年公布方案(草案),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有三十二个字母。1982年进行修订,将原方案中..

纳西文(语言)

纳西文(语言):中国纳西族使用的文字。纳西族原使用独创的民族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建国后又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7年通过方案(草案),1982年、1984年进行了修订。以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