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西伯利亚诸语言

    古西伯利亚诸语言 : 也称极北诸语言,苏联学者则多称作古亚细亚诸语言。指分布于亚洲最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的 3组语言和一种独立语言,它们彼此没有亲属关系。使用人口总计不超过 3万。这些语言并不构成一个语系,语言学家把它们归并为"古西伯利亚诸语言",主要是从地理方面考虑,同时也是沿用长期的习惯做法。
  3 组语言彼此处于隔绝状态,它们分别为:叶尼塞诸语言,卢奥拉维特兰诸语言,尤卡基尔诸语言,以及独立的吉利亚克语(也称尼夫克语)。叶尼塞诸语言中仅存凯特语(也称叶尼塞-奥斯恰克语),使用人口约1000。当代历史学家认为,匈奴人的语言就是古代的凯特语。卢奥拉维特兰诸语言包括:楚科奇语,使用人口约 1.2万;科里亚克语(也称尼米兰语),使用人口约8000;以及其他几种使用人口很少的语言。尤卡基尔诸语言中仅存尤卡基尔语,其他几种语言均已消亡。独立语言吉利亚克语的使用人口约4000。
  19世纪20~30年代以后,尚存的西伯利亚诸语言都有了自己的标准语,并逐步采用了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苏联学者通常把北美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诸语言归入古西伯利亚诸语言,理由之一是这些语言和古西伯利亚诸语言中的楚科奇语等具有某些相似的形态特征。西方学者,如美国语言学家E.萨丕尔等则认为,古西伯利亚诸语言既然主要是地理上的归类,那么北美的爱斯基摩 -阿留申诸语言应归入北美语言。有些学者把亚洲的阿伊努语划归古西伯利亚诸语言,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为您推荐

哈尼文

哈尼文 : 见哈尼语。 ..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 : 原义"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9世纪末期,西方语言学界鉴于当时的语言注音方案紊乱,对研究和教学都不利,一些学校的语言教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语音教师协会",他们共同讨论、制定一套..

哈里斯,Z.S.

哈里斯,Z.S. :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1909年10月23日生于乌克兰南部巴尔塔城,4岁时移居美国。193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32年得硕士学位,1934年得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该校教语言学。   哈里斯的名著是..

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

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 : 从清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言文一致"是书面语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现代白话。"国语统一"是现代白话要以北..

国际辅助语

国际辅助语 : 简称国际语。以沟通各民族交际为目的的辅助性国际通用语言。倡导国际辅助语的人们希望,它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第二语言(各民族除了本族语之外都只须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从社会语言学上说,国际辅..

国语统一筹备会

国语统一筹备会 : 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教育部附设的推行"国语"的机构。北洋政府时期称"国语统一筹备会",简称"国语统一会",成立于1919年 4月21日。会长张一麐,副会长袁希涛、吴敬恒,会员中有由教育部指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