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1884~1919) : 中国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字申叔,曾名光汉,别字左盦,江苏仪征人。先世以治《春秋左氏传》名家。刘师培幼承家学,通"五经"文字、音韵、训诂。年二十就勤于著述,是《国粹学报》的主要撰稿人。有《国学发微》、《中国文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等著作。后赴日本,与章炳麟相识,为章氏《新方言》作序。当时思想倾向革命,但归国后,反依附清朝官吏端方。辛亥革命后,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延聘,任教授,主讲经史。提倡"国故",完全与新文化运动相背谬。
刘师培著述宏富,他在语言文字学方面主要的成就在于发扬清代训诂学家所提倡的因声求义之说,并提出音近义通的理论。《左盦集》里有《字义起于字音说》。他说:"古人观察事物,以义象区,不以质体别,复援义象制名,故数物义象相同,命名亦同。及本语言制文字,即以名物之音为字音,故义象相同,所从之声亦同;所从之声既同,在偏旁未益以前,仅为一字,即假所从得声之字以为用。"这是他的学说的主旨。他又有《古韵同部之字义多相近说》(《左盦集》)和《正名隅论》(《左盦外集》),把声音相同、相近的都认为同义,未免以偏盖全,陷于谬误。然在《中国文学教科书》中所谈训诂学部分仍有可取。他的知识比较渊博,为文主汉魏,对社会学科多有研究,可惜死时仅30余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