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文丛刻》

    《爨文丛刻》 : 中国古彝文经籍的汇编。编者丁文江。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见图)。"爨文"即彝文。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诸葛亮平南中(相当于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南、贵州两省),"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晏、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又说:"亮受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炎及获为官。"由此可知爨原是当时的一种大姓。爨由姓氏变为族名,最早见于樊绰的《蛮书·名类篇》,记述西爨为白蛮,东爨为乌蛮。并说"第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卢鹿部落"。"卢鹿"即旧时称彝族为"罗罗"的转音,可见唐代即已称彝为爨。明清以来的汉文方志中多称彝族文字为"爨"字。如《天启滇志》卷三十《爨夷条》:"有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爨文丛刻》中共收《千岁衢碑记》、《说文(宇宙源流)》、《帝王世纪(人类历史)》、《献酒经》、《解冤经》(上下两卷)、《天路指明》、《权神经》、《夷人做道场用经》、《玄通大书》、《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等11种彝文经典,可以概括川、黔、滇、桂彝族的重要文献。全书连注音、释读、意译共约十余万字,是研究彝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该书译者是贵州大方县彝文经师罗文笔,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标音和译文多有不妥之处。尤其用注音字母标音,既不准确,又不通行。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组对原书做了增订,改注音字母为国际音标,改正书中错译,补译未译部分,并增补近年发现的彝文金石碑铭,较原书增加了三倍。译文随文注释,分上下两卷。这是研究彝族文献科学性较强的资料,1986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为您推荐

《词诠》

《词诠》 : 解释古书中虚词的书。杨树达著。著者于20世纪20年代曾在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法课程,著有《高等国文法》一书,《词诠》系《高等国文法》的姊妹编。《高等国文法》以词性论虚词,系语法书;《词诠》则以注..

成语

成语 :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

从属分析法

从属分析法 : 自动句法分析的一种方法,是1960年美国语言学家D.G.海斯根据机器翻译特点提出的。   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L.特斯尼耶尔 (1893~1954) 提出从属关系语法。他认为,当词结合成句子时,词与词之间的..

词汇学

次浊

次浊 : 见清浊。 ..

词典学

词典学 : 研究按什么范围收词,按什么原则释义和针对什么目标编辑词典的学科。词典是按一定的次序编列语词,分别加以解释的工具书。信息论兴起以后,词典的概念有所扩大。凡是学科就有信息,有信息就有必要编出词典..

唇音

唇音 : 见等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