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宣(书法)

苏宣(书法):

苏宣(1553—1623?)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又号朗公。安徽歙县人。幼承家学,喜读书,好击剑。少年任侠,弱冠遭不平,尝仗义杀人,逃循于淮、海之间。事平后,因曾在苏州文彭家设馆,有机会得到文彭传授篆刻。其后又游松江、嘉兴,在顾从德、项元汴等藏家处纵览秦、汉古玺印,视野大开。苏宣小何震二十多岁,虽也爲文彭的学生,但文彭于万曆元年去世之时,他尙未成熟,所以苏宣实际上是在万曆初期因顾氏《集古印谱》而掀起的仿汉热潮中成长起来的篆刻家。明万曆年间苏宣篆刻日臻精熟,誉满海内,故时人誉其与文彭、何震鼎足称雄,成爲明代文人流派篆刻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作家。他所开创的流派称爲“泗水派”。

苏宣印作多取汉铸印的特色,加上个性刚毅,所以印风雄浑朴厚,气格健伟。“此君山房”“张灏印章”两方白文印即可称得上其风格雄放的代表。这方印的大小已超出汉印格局,但章法上却是标凖的汉印法。用刀上可以淸晰地看到冲切刀法并用,旣爽快、势足,又朴拙、雄浑,使人体味到线条和整方印章那沉甸甸的厚重之感。其中“此君山房”一方,线条更显粗壮,“此”的几条竪线,用刀果敢,刀几乎不在直线上运行,表现出来,又似乎刀刀都爲了展现线条的力感,此种碎切刀法在后世浙派的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但在明万曆时代,像这样的用刀却是了不起的创造。苏宣的印路十分广阔,在他的印作中,我们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如“深得酒仙三昧”,是仿古玺之作,尽管当时的印人还不能识别古玺的凖确时代,对于古玺所用的古籀文字当时的印人也不善书写,但他却能大致抓住这类印章的章法和字形的感觉,创作出这样一方形式感很强的印作来,确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在朱文“张灏私印”中我们也可看到苏宣在用刀上的匠心,边栏的破碎和在线条交滙处留下的点团造成了一种古朴的烂铜趣味。此后汪关喜在线条的交接处刻成一个焊接点,也许正是受到他这种处理方法的啓示。在朱文印“迪之”和朱白文相间印“臣灏”中,也不难看到苏宣在刀法上的追求,每方印的意趣似乎都通过刀法达到统一与和谐,体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的朋友姚士愼在爲《苏氏印略》所作序中说:

“吾友苏尔宣氏,缥缃旧业,素精六书,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其印章流遍海内,与文寿承、何长卿鼎足称雄。……其书篆错出,不名一家,镌法亦变幻多端,不主故常,要以归于浑朴典雅”。

今日读来,所评十分切要,说明苏宣不囿一家,博览衆收的艺术观。在如何对待继承传统和创新这个问题上,他自己曾有这样一段名言:

“纵观之,而知世不相沿,人自爲政,如诗非不法魏、晋也,而非复魏、晋;书非不法锺、王也,而非复锺、王。始于摹拟,终于变化。”(《苏氏印略》自序)

我们欣赏他的印作,读他的印论,确实可窥及他的艺术观和艺术实践的一致,并充满着创造的精神。

苏宣的边款也很有特色,他以单刀、切刀刻草书,而能纵横奔驰,展现了他雄放的艺术个性。明万曆四十五年(1617)夏,苏宣个人篆刻作品集(印谱)《苏氏印略》问世,共收印作五百三十七方,使得更多的印人能通过他的印谱宗法于他。朱简于《印经》中称苏宣一派爲“泗水派”,认爲其影响主要在苏州、松江、嘉兴一带。受其影响的着名篆刻家有,程远(彦明)、何通(不违)、姚叔仪、顾奇云、程孝直等。

为您推荐

汪肇龙(书法)

汪肇龙(书法):汪肇龙(1722一1780)原名肇漋,字松麓,一字稚川,安徽歙县人,乾隆壬午副榜。少年丧父,兄亦早逝,嫂寡弟弱,资篆刻以供饘粥。后游学于江永之门,江永是与戴震齐名的经学大师,汪肇龙从其专力治经学,于《尔雅》、《说文》、..

童昌龄(书法)

童昌龄(书法):童昌龄(约1650—?),字鹿游,号香谿渔父,浙江义爲人,淸代如皋派篆刻家。曾任陕西兰州司马。定居如皋。他活跃在顺治、康熙年间。长于书画篆刻,师承邵潜、程邃,《广印人传》载:“尝作古木竹石,风味淡远”。他擅长刻..

张锡珪(书法)

张锡珪(书法):张锡珪,淸篆刻家。一字雨槐,号雨亭,自号逊雪,江苏吴江人。工小学,受师承所囿,喜探究古文字,兼及铁笔,篆刻师法淸初篆刻家顾苓、陈阳山。追摹汉印,不求形似,能得其神。 其嗜好汉铜印章,每每见到精美的古印,竟不顾家中..

顾苓(书法)

丁敬(书法)

丁敬(书法):丁敬(1695—1765)是浙派篆刻的祖师。他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淸代篆刻评论家魏锡曾在《论印诗》中作过高度的评价,其中有两句说:“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前一句说出了丁敬篆刻风格的刚健高古;后一句说出了他的..

江皜臣(书法)

江皜臣(书法):江皜臣,字濯之,号汉臣,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末淸初,曾入闽游,客死于温陵黄东厓阁学家中。明嘉靖、隆庆之后,因文彭倡以灯光石治印,文人以石奏刀遂成风气,因此金、玉之坚硬印材文人大都是不去问津的,做爲文..

胡正言(书法)

胡正言(书法):胡正言(1584—1674),享年九十一岁。字曰从,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原籍徽州府休宁县文昌坊人,寄籍金陵爲上元县人。他在明弘光时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参加“复社”,交游至广。明亡后,蛰居小楼三十年,以示不屈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