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苓,明末淸初人。字云美,号浊斋居士。长洲(今苏州市)人。明亡后,自闢塔影园于虎丘山麓,隐居不仕。工诗文,精鑒别碑版。书法精篆隷,行楷仿赵孟頫。治印瓣香文三桥,并且远法秦汉。不以貌似,但求神理。他的篆刻在淸初时推爲第一。其秀劲又古拙的风格,后人称他爲“塔影园派”。明代盛行牙章,云美除能精刻石章外,牙章亦精。
他论印曰:“白文转折处,须有意。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天然成趣,巧者得之。”当时有人亲见他刻印,称“如虫蚀叶”,并在书上记载了下来。这是他刻印时的眞实写照。这种“如虫蚀叶”的刻法,就是冲、切合用的刀法。切刀又分爲“圆切”和“直切”二法。顾苓之前的何雪渔、苏啸民以及吴门各大家,如明末时的赵宧光、顾听、及顾苓之后乾隆时的黄备成、徐友竹、沈虹桥、张雨亭、陈阳山等,都学习“切刀”刻印,且都以“圆切”爲主。乾隆时,其法传至杭州,丁敬身首先採用“切刀”法治印,则以“直切”爲主,兼及“圆切”,由此创出了“浙派”面目。所以“浙派”与“吴门派”在用刀上实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因“浙派”有“西泠六家”“西泠八家”“浙西十六家”“鸳湖四山”等印谱印行问世,所以显扬于印坛。而吴门派各大家的成果,仅自存稿本于家,未能广爲传布。所以像顾云美这样的吴门大家,至今还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用何法刻印。云美着有《塔影园稿》及《塔影园印稿》等,但已失传。他遗下的印章,所可知者,不满十颗。
朱文“传是楼”印,款署一隷书“苓”字。是云美爲崑山徐乾学刻的藏书楼印。这颗印是元朱文风格,古人有云:“书贵瘦硬方通神”,然瘦易呈软弱无力之态。而云美此作,虽然笔画极瘦,但有挺拔之姿,其圆转处,韧力含蓄在线条之中,力能扛鼎。“传是楼”三字,安排得宽大雍容,有恢宏高华的神趣。用刀,以“冲刀”法。因爲元朱文用冲刀刻,才能刻得光洁。此外,章法也很奇特,虚处呈空白,实处也呈空白;却并不觉得它太虚。他的篆刻技巧,惊倒了当时的鑒赏家。周亮工同郑谷口说:“今日作印者,人自爲帝,然求先辈典型,终当推顾苓。”谷口点头,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的声望这样高,无怪当时的吴门印人都翕然效之了。
朱文“閑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靑辉照衣裳。”印,款署:“于此时颇得静趣,遂趁淸兴镌此。云美顾苓并记。”这颗印是顾云美的精心之作。顾云美最擅长用“圆切”法刻印,这颗印就是用“圆切”法刻的,刻得旣秀劲,又古拙。多字印,容易得工整而病于呆板,而此印却因作者运用“随机应变,移步换形”的手法,而产生丰富的变化。如把“堂”“裳”“向”三字的上部,写成三种不同的形态。把“閑”“门”二字的“门”旁,写成二种不同的形态。把五个“日”字,也写得长短、阔狭、方圆,各各不同。这印的章法,直裏紧,横裏松因此行与行之间露出了一条空档,使整方印读上去宛如一张巨幅中堂,确实表现了作者布白的不凡本领。
白文“枫落吴江冷”印,款署:“戊寅季秋,舟往虞山。见树枝脱叶,飘林满坡。偶阅《三桥印存》,得句以摹其法。顾苓篆。”考文三桥朱文取法“元朱”,白文学习汉印。但白文所用之篆,并不取汉印之格局章法,所以虽曰仿汉,实与汉印不类。这颗印,云美看了《三桥印谱》而成,所以也不类汉印,完全学习了文三桥的风格。此派印章欲使印章古朴,不赖敲击之法,而字不论上下左右,均逼近印边。这印上的五个字,虽然个个刻得不爆不缺,但仍觉非常古朴,即是将字逼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