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年(1871—1955),在目下篆刻界中知者不多,但他当年却是铁笔威赫,不可一世。吴隐辑《现代篆刻集》广选当代印家名品,一般每位一页,独童大年则专佔一册,可见其爲世所重之一斑。
童大年爲西冷印社早期宿耆,与西泠诸子并肩。他的最大特点是印兼衆长,风格不囿于一家。在存世印作中,有纯仿汉印、古玺者,有取法赵撝叔、丁敬身者,也有粗刀纵横冲突不事修琢天趣盎然者!而其成就最高者爲仿古小玺一路风格。线条沉稳,笔势饶有古趣,如“硻硻小人”印即是。在民初黄牧甫、吴昌硕诸大家风靡一时之间,他在三代吉金中独拈出小玺格式加以探求,显见得也是不甘寂寞之辈。
童大年的广收兼蓄曾得到当时名流吴昌硕、陈伏庐、邵裴子的称誉,在民初印坛上他这一手的确称得上是绝招。但也正因如此,除了小玺一路他较有建树之外,其他各路风格他也只能是略得形貌。如他的粗笔冲刀印不免显传,朱文印又略有尖峭,至于仿吴昌硕印风的作品如“心安““大年长寿”,也时时见出生拙局促的一面来。取法的广泛当然爲他带来好处: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对形式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但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不抓住某一风格深入发掘,建立个人风格必然是还稍欠火候。童大年的天资极高,惜乎功亏一篑,自然也使人感叹不已。
童大年与邵裴子论交数十年,他爲邵裴子刻製名印十余方,在重複的篆书文字规定下,他费尽苦心,以古玺朱文,古玺白文,赵之谦一路朱文,大篆白文等交替爲之,把邵裴子这组名印加以排列对比,最可以见出童大年的匠心独运与灵活机巧。篆刻家治印如果仅爲实用,以一种风格吃到底当然也未尝不可;明淸以来大部份印家即是这样过来的。但如果能视每一印面的形式表现爲独立内容,通过篆刻技巧与意境向人们传达不同的艺术感受;那么作爲篆刻美的独特性,应该是发挥淋漓尽致的。董大年在形式处理上没有沿袭老一代印家的旣有习俗,着力在同样的文字(同样的结构造型)中表达出不同的艺术趣味,这是一种有历史意义的审美趋向。这种趋向秦汉人没有、明淸人也没有,只有在经过了高峰期,又逢艺术观念震蕩、方兴未艾的民国初年才会有。即此而言,童大年不失爲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