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张瑞图书于崇祯丙子年。绢本。草书。长卷共七十六行。441×28cm。首都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赏析】:
在明季书家中,张瑞图以他那磅礴的气势,娴熟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向来爲人们所称道。而张瑞图的人品,却又因其依附魏忠贤,名列逆党而爲人所不齿,成爲中国书法史上颇有争议和很有研究价値的人物。反对“书如其人”说的人,经常举出张瑞图作例证,以爲书不能如人。其实,“书如其人”说,是一个书字畴的问题,并不涉及社会学的内容。所谓“如人”,其内容仅限于“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性格、心境而已。并不如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或者他所参加的政治集团等等。
张瑞图无疑是一位具有超人才华的渊博学识的学者。他不仅书法独树一帜,而且工画、善诗、能文。以殿试第三名的成绩进入明王朝的上层统治阶层。他本是一位有思想有胆识,敢在会试策言中议论“孔圣人”的人。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胆小软弱,只图自保的人。他以庙堂重臣之尊,却不能主持正义,反而屈服于魏忠贤的淫威,求得自身的安稳。
历史是一面立体的多面镜,张瑞图也是一个立体多面的人。他身爲宰相,却不能自专。不得不听命于魏阉及其党羽。饱受朝野的白眼。致仕之后,又名列阉党,虽赎身爲民,依然爲人所不齿,其内心的矛盾、纷搅和痛苦可想而知。正是这矛盾、纷扰和痛苦使得张瑞图向艺术的王国中去寻找自身的人格和自尊,求得精神的安慰和寄托。也正是被这矛盾、纷扰和痛苦撕裂的灵魂的发洩,组成了张瑞图的艺术世界的旋律。
此作是他晚年赎身爲民、家居极爲痛苦、彷徨时期的作品。面对这一长达四米有余的长卷,首先进入我们视觉的,已不是一个个汉字,而是一组组盘旋跳蕩,左冲右突的线条。如同一股矛盾、纷扰的思緖,一个痛苦而又迷茫的心灵的波涛在那裏翻滚、挣扎倾诉。
张瑞图的书法取法锺繇、孙过庭、苏东坡等,但是无论是笔法还是结字,他得益最多的还是宋代的王絖。但是在他的笔下旣没有锺、孙、苏笔下那种文人达士的平和简远,也没有王驸马笔下的心安理得的高贵和从容。更没有顚张狂素的豪放不羁。在他的笔下展现出的是一种矛盾思緖的躁动和痛苦心灵的呻吟。似乎爲了加强这种矛盾、痛苦的表达,他在纵向奔流的气势中,特别强调横势的笔法和结构;在以中锋使转爲传统技法的草书中,特别强调直入平出的侧锋和锐利方硬的折笔。大小错杂,奇姿百出,粗头乱服,一任自然。笔尖随着感情的波澜自由跳蕩,使古法爲之一变,而成爲他自己的独特面目。
身爲宰相的张瑞图,作书毫无功利目的,也没有文人雅士作爲“余事”玩弄笔墨技巧的兴致,他的艺术只是他那矛盾、纷乱的心灵的倾诉和那被撕裂的灵魂的发泄。也许正是这种倾诉和发洩使得张瑞图找到了书法艺术的眞缔;也是这种倾诉和发洩使得张瑞图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性而找到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