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元惠宗至正四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44—1380)。濂仲子,字仲珩(案《明史》作燧,字伯珩)。浙江浦宁人。洪武九年召爲中书舍人,因兄子愼坐胡惟庸案牵罪,并死。《明史》卷百廿八附《宋濂传》。
【集评】:
明何乔远《名山藏》:“璲精篆、隷、眞、草书。尝见梁草堂法师墓篆及吴天玺中皇象书三段石刻,观之至忘寝食,遂悟笔法。小篆之工,爲国朝第一。”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宋璲大小二篆纯熟姿媚,行书亦有气韵。”明方孝儒《逊志斋集》:“金华宋仲珩,草书如天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涧渡险,不动气力。虽若不可踪迹,而驰骤必合程矩。直可凌跨鲜于、康里,使赵公见之,必有起予之叹。”又曰:“仲珩书兼得文敏(赵)、子山(康里)之妙,而加以俊放,如天骥奔行,不蹑故步,而意气閑美,有踧蹋凡马之势,当今推爲第一。”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仲珩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眞翰墨之雄也。”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仲珩笔法沈顿雄快,兼篆籀《急就》之能,不独步骤旭、素也。”明袁宏道《袁中郞集》:“仲珩草书爲当代第一,篆书卷劲如屈铁,丰道生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