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魏、晋以后南北书法风格不同,因而分成不同的流派。
南宋时已有此说,宋赵孟坚《论书》云:晋宋而下,分而南北,“北方多朴,有隶体,无晋逸雅。”至清阮元着《南北书派论》,则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派由钟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湛、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渊、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又云:“南派长于启牍,北派长于碑榜。”又云:“唐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据近年考古发现,南北朝时书迹虽体势多样,然不因南北地理位置而有大异,故现代书家多不赞成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