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书法)

宋之问诗(书法):

【简介】:

明·王宠书于嘉靖八年(1529)。纸本。行书。竪24.4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赏析】:

王宠的行草书在明代诸家中是别具一格的,论其风格,可以“疏灵”槪括之。“疏”是其结构特徵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疏蕩空阔处。笔与笔按习惯本应交接处,王宠却偏偏以断笔来处理。这种反常规的变化,使视觉中的线条形成了停顿,出现了虚白,线条流动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不仅在节奏上有了巧妙的间歇,而且使线条保持了一种对峙状态中的相互吸引。“疏”不但体现在线条的交接递进中,也体现在结构的生成中。也就是说以线条组成的部分单元之间,也贯彻着“疏”的意趣,使各部分顾盼呼应,摇曳生姿,产生结构中的虚白。这种“疏”的倾向,当然也造成了王宠行草书整体上的空静舒朗的感觉。一般来说,“疏”容易引起章法的零落散漫。王宠一方面以乌丝栏爲框线,另一方面善于调正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关係,让字形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挥运旋律,欹正相生,虚实相存,保持和谐的整体视觉效果。“灵”是指灵动、灵明,是着眼于王宠的行草意境而言的。明代人在笔法上各开法门,或以纵横纷披以呈气势,或以严密涩掣以求精湛,笔法的变化是作者创作心态的间接表露,也是书法意境形成的直接因素。王宠的笔法灵巧内敛,在继承了晋人笔法中又参以章草的韵味,表现出一种秀姿挺立,自然流美的情趣。王宠的点画变化精微,决无粗鲁俗弱之气,一切的成功似乎都在不经意的随手挥运之中。倘若没有精熟的技法,没有虚灵不昧的心境,要达到这种灵和的境界也是难以想像的。“疏灵”的风格是王宠结构与笔法统一的结果,因此才在整体上实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为您推荐

与碧峰禅师二绝宿白雀寺二首卷(书法)

与碧峰禅师二绝宿白雀寺二首卷(书法):【简介】: 明·王宠书。纸本。草书。23.4×109.5cm。苏州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此件是王宠晚年书作中罕见的神品。谢肇淛曾经指责明人帖气格调不高,就..

致事茗契兄尺牍(书法)

致事茗契兄尺牍(书法):【简介】: 明·张寰书。纸本。行书。凡十行,共九十一字,24×4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八)。 【赏析】: 张寰临池勤奋,功夫不浅,此幅作品用笔飞动跳越,跌宕腾跃。字..

词册(书法)

词册(书法):【简介】: 明·文彭书于嘉靖四十年(1561)。纸本。楷、草书。前二开楷书,后五开草书,共七开。凡七十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千二百二十九字,第一开二幅均21×10.5cm,第二开二幅21.2×9.4cm,第三开一幅26×27.6cm,第四..

赠南岩顾君诗轴(书法)

致韬叔先生尺牍(书法)

致韬叔先生尺牍(书法):【简介】: 明·陈淳书。纸本。行草书。凡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字。26.4×1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七)。【赏析】: 陈淳此书与其另一书作草书《李白诗卷》风..

古诗十九首卷(书法)

古诗十九首卷(书法):【简介】: 明·王宠书于嘉靖六年(1527)。纸本。草书。书诗十九首。29.3×380.1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 【集评】: 淸靑屿周光跋:“今阅此卷,其法度高朗,韵致飞越,又出于寻常者..

致大宪伯阳湖老兄尺牍(书法)

致大宪伯阳湖老兄尺牍(书法):【简介】: 明·王守行书。纸本。草书。凡二十五行。共两开,第一开25×42.5cm。第二开24.7×44.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赏析】: 我现在感觉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