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 :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具体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 。美国学者B.施皮茨贝格(Brian Spitzberg)指出交际行为的得体性是指交际者的处事方式符合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期待,而交际行为的有效性是指经过交往,交际者能够实现预期效果、达到交际目标。
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而言,英国学者M.拜拉姆(Michael Byram,1946~ )的欧盟模式将其概括为5个方面:①跨文化交际的态度,即对文化问题保持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不再对其他文化和自身文化持怀疑态度;②知识,指社会群体的成就性“产品”和自身文化或其他文化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交际和个体交际的具体过程;③解释与讲述的技巧,即能够从自身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或是讲述其他文化的文献或事件;④发现和互动的技巧,指能够习得文化和文化实践中的新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态度和技巧来处理实际交际中互动上的一些问题;⑤客观评判型的文化意识,即能够根据来自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外在显性标准、洞察力、实践和结果来客观评判文化问题。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学界的美国学者L.A.萨莫瓦尔(Larry A. Samovar)与R.E.波特(Richard E. Porter)提出建议:① 认识自我,即要求个体了解自身的文化、个人态度和交际风格。②考虑物理环境因素和人际环境因素。萨莫瓦尔认为时间观念、物理环境因素和习俗是影响交际的重要环境因素。③掌握不同的信息系统。到一个陌生文化中生活或者工作,或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需要交际者掌握该种文化的信息系统,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式。④培养移情能力。移情能力是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束缚,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看待和评判其他文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⑤学习处理冲突。无论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是文化内部交际中,都有可能发生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很多,不同文化对冲突持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