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28.7×66.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集评】:
元黄石翁跋:“坡公虽草草数字,能使人敬爱,非他书比也。”
【赏析】:
苏东坡曾谓自己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对东坡的书法亦可作如是观,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他的《赤壁赋卷》即可以代表他的大幅作品的特点;而他的随手挥洒的小品,如《宝月帖》、《啜茶帖》、《致长宦董侯尺牍》、《东武帖》则如与山石会、与坎洼会也必随物赋形,盈科而进,是另一种美感。《东武帖》就像这山石与小洼,然而其书法之美,就如激溅出的一朶闪着光彩的小水花。
他在《东武帖》中形取扁平,字取倾侧,势取横逸。可以想到苏轼一定是从扁平的字的构形中发现了什么,以至如此多情地眷顾这种字形。是一种重心降低后的坚实感?还是从水的横溢中找到了某种啓示?抑是从古代的建筑中觅得了某种美感(古代高层建筑不多见)?或是别的具象触动了他的灵感?而《东武帖》中的字又倾侧出之,“东”字右倾,“房”字左侧,“非”字与“掩”字似向右上方振翅欲飞,“以”字如水从高泻下。横逸之势,笔势左右往复,运笔振迅,如来往穿梭一般。这种横逸之势与扁平结构相匹配,尤爲契合,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东坡书法的艺术个性。然而,苏东坡能极尽书法之变态,随手赋形,随机而出。帖中字亦有全以长形结体出之者,形成一种节奏的变换,掀起一种波澜。
《诗人玉屑》引过苏轼的话:“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苏轼此语是否确评,姑且勿论。但是他追求一种个性的抒发,求其洒脱,求其信手遣兴,求其天眞烂漫,求其主体意识的表现,正从此话中流露出来。苏轼的尺牍艺术,虽书仅数行,字仅数十,而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