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卷第二(书法)

贤愚经卷第二(书法):

【简介】:

该卷书于西魏时期大统十一年(545)以前。黄麻纸质。首阙尾全。存四百四十七行,行十七字。每行高19.2cm,宽1.65cm。736×24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解放后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敦煌遗书书法选》、《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曾予介绍。

【赏析】:

北朝写经中,技巧、形式雷同者多,自成一格。但是,在书法水平和艺术表现内涵方面跃然豁出、雄视千载书坛的佳作,还不算太少,《贤愚经卷第二》即是其中之一。就作品的气象而言,气字轩昂、从容大度、潇洒自信是它的精神所在。作品结体略呈横势,但由于横画大角度的斜向仰伸,遂使其形势耸侧伟岸,而没有因结体的横势使之有丝毫的压抑侷促;同时,由于横画起势绵长,与肥厚凝重的捺法相呼应、平衡,使得整体的字势纵横捭阖,开放外向,力与势伸入、充溢着二维平面空间,有着纳须弥于芥子的恢宏和混天地万物爲一体的氤氲。其笔法以韧、劲、厚、重爲质,以迅疾奔放、坚实舒展爲神,细则如银鈎铁画,粗则如磐石安稳,乍细乍粗,乍圆乍方,《书谱》所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创作境界和传衞夫人《笔阵图》所谓“多力丰筋者圣”的形式美感,本作品足以当之。

我们还不淸楚苏东坡书法风格是否借鑒于此,但这并不重要,我们要指出的是二者间在神韵上的相通之点。所不同的,东坡书法有着更多的适意足意,《贤愚经卷第二》恰恰缺少了这么一点趣旨,这也许正是书家与经生手的创作心态与强调表现方面的不同择取、不同境界之所在吧?不过,东坡在技巧和形式上主张“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美感,《贤愚经卷第二》还是具备的。

为您推荐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七年(549)十二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七字。淸王昶《金石萃编》载:“宽一尺四寸。”四面刻。张廷济云旧在沧州,汾阳田几携石至京师。曾归山西张鹗拳。《中国书法大辞典》..

道深昙愍等造像记(书法)

道深昙愍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像主道深昙愍道俗四人等造弥勒像》。东魏武定六年(548)五月刻。正书。二十七字。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有些造像之作,大槪不是先书字于石再行雕刻,而..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十三字。题名六列。在山东东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与后世的丰碑巨碣不同,造像记之作多出石匠人之手。其作者一般并无多高..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

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

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北海郡都昌县山东新王村维那王贰郞绾率法义三百人等造石像》。东魏武定二年(544)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九字不等。题名十一列,列十七行。上像右..

永安郡安襄县楡株岭道俗等造像记(书法)

永安郡安襄县楡株岭道俗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七年(549)十一月刻。正书。八行,行二十三字。题名四列。上像旁亦有题名。《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此记最突出的特色在对比强烈而不和谐。首先,字体..

道请爲亡父母造像记(书法)

道请爲亡父母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僧道靑爲亡父母造像》,亦称《惠詅等造像记》。东魏武定五年(547)正月刻。正书。二十行,行五、六字不等。两侧有题名。曾归长白端方。《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