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残字(书法)

熹平石经残字(书法):

【简介】:

传爲蔡邕书。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爲官方校正《五经》文字刻石。建于洛阳太学。有《书》、《诗》、《仪礼》、《公羊传》、《论语》。共四十八石。几经兵火徙乱,蕩佚无存。后自宋代偶有残石出土。淸阮元,黄易藏有残石。自一九二二年以后,出土达百余残石,分别爲徐森玉、马衡、罗振玉、于右任、吴宜常、周季木、柯昌泗等人和北京图书馆所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馆也藏有残石。历代翻刻甚多,影印本较精者有徐森玉《汉石经集存》、罗振玉《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等。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隷》(下)、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均收有影印图版。《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部分图版。

【集评】:

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东汉书学以中郞爲最,而石经尤其得意之作,故当爲两汉之冠。”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石经》精美,爲中郞之笔”。

【赏析】:

此残石各字排列非常整齐,各字都老老实实地蹲伏在划给自己的那一小片空间中。各字横画与撇捺很少越出那个无形的方框,因此显得有些拘束。线条圆浑,粗细较爲均匀,起笔处可见到淸晰的顿挫,有些捺笔接近魏体楷书,整个空间的分布和线条的节奏缺少自然生动的气韵。这些都提醒我们,此时已是汉隷黄金岁月的尾声。

这种风格对唐代隷书有明显影响,如《大智禅师碑》、《石台孝经》等,后人云:“唐人以楷法作隷书。”(钱泳《书学》)亦可作爲熹平年间隷书已含楷书意味的旁证。

为您推荐

堂谿典嵩高山请雨铭(书法)

堂谿典嵩高山请雨铭(书法):【简介】: 又名《嵩高山石阙铭》。误称《季度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刻。在河南登封,刻于《开母庙西阙铭》之下。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高九寸五分,前八行略高分许,中有界道,广五尺四..

娄寿碑(书法)

娄寿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玄儒先生娄寿碑》。东汉熹平二年(174)正月立。石旧在湖北襄阳光化县,久佚。隷书。额篆书“玄儒娄先生碑”六字。传世可信搨本爲明华夏眞赏斋宋搨本,缺首数页,自“营以禄”起,有明丰道生及..

熹平残碑(书法)

熹平残碑(书法):【简介】: 东汉熹平二年(173)十一月立。淸乾隆五十八年(1793)爲黄易在曲阜东郊访得。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一尺四寸,广一尺三寸。”隷书。存八行,首行八字,二行十三字,三至..

郑固碑(书法)

鲁峻碑(书法)

鲁峻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故司隷校尉忠惠父鲁君碑》。也称《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四月立。在山东济宁县学。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一丈一尺五寸,广四尺五寸。”碑阳十七行,行三十二字;碑阴二列,列..

鲜于璜碑(书法)

鲜于璜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一九七二年在天津市武淸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242cm,宽81至83cm。隷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二行,行二十五字。共八百二十七字。..

孔宙碑(书法)

孔宙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七月立。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竪七尺三寸,广四尺。”隷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额阳文篆书二行十字,“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