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魏熙平二年(517)八月刻。正书。七十六行,行二十字。82.3×82cm。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归河南图书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赏析】:
该墓誌是衆多北魏墓誌中难得的精品。不仅因爲它出土较晚,未经风化,锋毫淸晰;还因爲其书法本身的用笔秀劲圆润、结构宽博端庄、布局疏朗、意态雅正,近达极致。南北书风在总体上,因受地域人情之浸染,有所区别,但不能以此而总揽到每块具体的碑誌。该墓誌秀雅之书貌完全可与南帖相媲美。
该墓誌书体宽博,主要表现爲绝大多数的字呈扁方形,或横书较长,或左撇右捺的斜角颇大,笔画的聚集点常置在字的中上部,字下部笔画的空间结构较疏朗,所以整体字形呈金三角形,显得端庄稳重,表现了一种静态美。但又因爲横画和左右结构,常呈左低右高的欹侧形,再加上左撇右捺曲势纵长,显得飘逸飞动,表现出了一种动态美。楷书写得动静交织是要有非凡功力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戈”法,精美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直逼唐虞世南。
唐李北海和元赵孟頫的书法也是带欹侧形的宽博体势,将其与该墓誌相比较,似乎可以看到一点血脉相传的消息。晚淸张裕钊书法的结字,也常将点画的聚集点置于字的中上部,如该墓誌中的“字”、“子”、“侍”、“永”等字,几乎全被张裕钊学到了手。他们都没有看到过这块墓誌,也不可能从中取法,那么说明像类似这样的书法风貌,在北魏决非是个别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