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书法)

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书法):

【简介】:

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刻。淸咸丰二年(1852)五月在浙江余姚客星山下出土。曾归余姚周淸泉。今藏杭州西泠印社。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石“高三尺七寸,广一尺七寸五分。”隷书。碑文分列左右两方。右方分四列,第一列四行,第二列六行,第三列六行,第四列五行,行字不等。左方列长行三,行三十字。两方共二百一十七字。初搨本第四列首行“次子”之“次”字未损。有翻刻本。西泠印社有影印本,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李葆恂《三邕翠墨簃题跋》:“此刻书势屈蟠生动,于诸汉隷中最有笔法可寻。”康有爲《广艺舟双楫》:“由篆变隷,篆多隷少者”。又云:“笔法已有汉隷体。”顾爕光《梦碧簃石言》:“书体浑穆,如锥画沙。”

【赏析】:

由古隷向汉隷过渡,体现在刻石书法上痕迹较明显的是东汉初年的隷碑《三老讳字忌日刻石》。过渡时期字体与书法中的複杂问题,只要稍加辨析,都可从此刻石中找出。

首先,其字体已经完全不是《五凤刻石》的古隷。但在“八分”基调上,不少字、划仍保留着篆书的笔法结体,同时又有超出汉隷结构而接近眞书者;文字布置,虽省去了如《莱子侯刻石》的行行界格,尙未能集合以整饬。右列四段字,行各不等,上二段字小,下二段字大,与左边顶天立地的三行形成格调的三足对峙。若就以整齐匀一尺度,这是章法上的失态,但由于那几条平行与垂直的界联,把我们的联想迁移,如从左侧仰视一栋高层建筑,向上之情油然而生;矛盾还在于,右上二段笔划婉扬,结体丰密,中紧外疏,下二段用笔醇拙,骨法洞达,中疏外紧而体势宽博。

以上诸问题的根蒂,大约是由于书者审美愿望与艺术表现之间的矛盾转戾。其心理与创作历程是,书写之初,作者似乎想表现一种沉密流美的意韵,这在前二段得到了一定的表达,但写着写着,作者又似意识到对这种韵格的把握有点勉爲其难,或者先前的那种意向在笔下自然淡化隐到潜意识之外,竟而不自觉地滑向其本体风格,亦即下二段裏的那种直拙的笔法与宽方的构架形式,及至左三行的书写更益率意,渐入浑成之境。

这种碑刻史上绝无仅有的内部风格演变例子,实质上一定程度是对创作主体情感波动的迹象化,读东坡《黄州寒食诗》时亦有类此感觉。它可以化解存在于章法表面的一些矛盾与不和谐。另《三老》书法在章法上的平面立体视觉效果,还会使人想起北魏《泰山金刚经》那种欲包容一切的大气势;观此碑,似非面对数尺斑剥石面,眞如独立在百亩平畴,有草木古丘一望无涯的广袤境界。只是,这种典型只可有一,不可有二。

为您推荐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

居延误死马驹册(书法):【简介】: 该册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章草。223一22.7×1.2—1.3cm。木质。一九七四年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法》杂誌、《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

玉门花海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至元帝初元前(公元前48)。有古隷、隷章等各种书体,及木简、柹片(削衣)和木觚等各种形制。一九七七年八月,在玉门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共九十三枚,另有无字素简..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简介】: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隷书。湖南省博物馆藏。《书法丛刊》十一辑收入。 【赏析】: 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书法以倔强拗翘的线条形式爲骨体,以坚韧纵逸的笔势爲风..

居延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册(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

定县汉简(书法):【简介】: 书于昭宣时。年月不详。篆书。出土于河北定县八角廓汉墓,木简全部炭化,经技术处理,拍下照片较爲淸晰。刊于《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 【赏析】: 隷书演进到武帝朝是一个关键。《汉书·贡..

杨量买山地记(书法)

杨量买山地记(书法):【简介】: 也称《汉巴州民杨量买山地刻石》。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八月刻。在四川巴县出土。淸道光年间(1821—1850)爲吴兴钱安父所得,后归吴荣光。咸丰十年(1860)石毁于火。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

张家山汉简阖庐(二)(书法):【简介】: 湖北张家山出土。爲兵家着作。隷书。30—33×约0.6cm。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藏。刊于《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赏析】: 同是《阖庐》篇,书法风格却不相同,这种现象用工整和潦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