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辞册(书法)

归去来辞册(书法):

【简介】:

明·罗鹿龄行书。纸本。计二开。第一开凡二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百一十九字。第二开凡三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八十八字。第一开纵24.6×21.9cm。第二开24.7×23.3cm。《石渠宝笈》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九)。

【赏析】:

“书法”含义的最明确标誌也许就是它的判断者处处从“法”出发,去寻求书家个人对它的理解吧。但往往又与审美的标誌相混淆。这在书法品评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也可能这种辩证并不重要。令人怀疑的是“法”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係是并列呢还是被涵盖。

从罗鹿龄书写陶潜《归去来辞》中,我感觉还是能得到一种若明若暗的独立印象的。当这种感觉未曾深入下去时,看一下古人的态度也许不无裨益。

明代王世贞在其《艺苑巵言》中是这样评价罗氏的:“鹿龄书师马一龙,稍变爲圆笔,而多作俗笔。”这应当说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圆笔是从“法”的角度进行技法探讨的,而“俗笔”则是以审美观来做取捨的。

因而,这裏技巧的东西游离于审美观之外,而审美的观念又不与技巧搭界。看起来十分费解,但是我们只要把这种割裂同中国书法发展相联繫,无疑能得到一种相应的结论。

“法”的独立对于书法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严重的。它带来的副作用则是令我们在今天判断上感到十分棘手。

在我看来,对于一件作品的判断应首先来自于直觉。但是,面对着“法”的观念有时这种直觉便会受到肢解或被引入歧途。

在罗鹿龄的这帧作品上,我强烈地感到了这种矛盾性。它首先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种旣没有幽远冷僻的晋风,又不同于淸代的金石意味。它属于一种十分平常的书写。甚至平常倒有些庸俗地加入故作变化的饰意。

在中国书法大家的审美取向中,对于这种旣没有深刻的历史心理背景,又不具备奇崛肆扬特徵的书法意象,是怀有深深的敌意的。当然,站在我们今天超脱的立场上来,也许会得到一种令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

为您推荐

书赠静虚诗册(书法)

书赠静虚诗册(书法):【简介】: 明·罗鹿龄书。纸本。草书。七言诗一首。凡三十二行,共一百八十五字。共四开,第一开25.2×22.8cm,第二开24.8×23.3cm,第三开24.8×25.8cm,第四开24.8×27.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

七律扇面(书法)

七律扇面(书法):【简介】: 明·王世懋书。纸本。草书。七律一首。凡十九行,共七十字。刊于《故宫周刊》。 【赏析】: 据故宫《烟云宝笈成扇目录》记载元、明书画扇有三百余件,可见扇面艺术在明朝已进入鼎盛时期。 在小小的..

致方庵契兄尺牍(书法)

致方庵契兄尺牍(书法):【简介】: 明·陆应阳书。纸本。行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八)。 【赏析】: 此尺牍上的行草,远得“二王”之法,近兼祝允明之妙。其笔法楷、行、草三者间用,婉转遒..

致安之大哥尺牍(书法)

临晋人帖(书法)

临晋人帖(书法):【简介】: 明·邢侗书。纸本。草书,凡两行,共三十一字。刊于《故宫周刊》。 【赏析】: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宋代以后,中国书法日趋衰飒,尤其是魏晋风範,一落千丈,没有一条明显的轨迹可寻。在这种情况下,邢侗能力抛..

山居杂赋卷(书法)

山居杂赋卷(书法):【简介】: 明·莫是龙书。纸本。草书。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 【赏析】: 明代画坛上颇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兼诗、文、书法、理论家云卿莫是龙,因其有着独特的贡献,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对山..

致磬室道丈尺牍(书法)

致磬室道丈尺牍(书法):【简介】: 明·张凤翼书。纸本。行草。凡八行,共七十二字。27.1×2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赏析】: 的确,对于书法的意象特徵的分析若仅仅来源于玄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