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 :

训是上对下或长对幼进行训导、说教的文体。又称训导、诫勉文。《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之一。《说文解字》云:“训,说教也。”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引《珊瑚钩诗话》:“顺其理而迪之者谓之训。”即指君上对臣下或长辈对晚辈的劝诫、教导。

《尚书》中有以“训”命名的篇目。如《商书》中的《伊训》是史官记录老臣伊尹训导初即帝位的太甲的文辞。伪古文《尚书》中有《伊训》篇,伊尹从夏朝因失德而失国说起,希望太甲能发扬成汤的美德,修己求贤,遵守《官刑》,警惕自身,念念不忘先王教训,告诉太甲“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教导太甲修德行善,保守宗国。也有不以“训”为名,但实质上是“训”的篇目,如《商书》中的《太甲》三篇、《咸有一德》、《高宗肜日》以及《周书》中的《无逸》《旅獒》等篇。《高宗肜日》是大臣祖己训导商王祖庚的记录。高宗的儿子祖庚在祭祀高宗时,忽然有一只野鸡飞到鼎耳上鸣叫,祖庚大为恐慌,大臣祖己借此劝导祖庚改革当时的祭祀制度。训的代表作当属周公训导周成王的《无逸》。成王长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诫他不要贪图逸乐,必须知道稼穑的艰难,知道小民的痛苦。

《尚书》中的训皆是作为长辈的臣子对年幼的天子的政治教导,语重心长,目的是纠正不当之为,防患于未然。《逸周书》中《度训》《命训》《常训》三篇,名为“训”实则是战国晚期诸子比较成熟的议论文,与《尚书》“六体”之“训”名同而实异。

为您推荐

杨子元

杨子元 : 四川蒲江人。受辛亥革命思潮影响,立志改革,在家建“连珊书屋”,授教之余,即著书立说,倡导兴办教育、振兴实业。1916年,为辅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编辑发行《蒲江乡土物产读本》,分3册,即蒲江乡土地、..

独抒性灵

独抒性灵 : 代表人物为“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袁宗道提出诗“以抒发性灵为主”,得到其弟袁宏道的赞扬。袁宏道为小弟中道的作品撰写《叙小修诗》说:“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

《金针诗格》

《金针诗格》 : 成书于中晚唐时期,旧题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撰。所谓诗格,是唐人学习作诗的工具书,也可以指导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写作。《金针诗格》序言中讲到白居易“味其诗理,撮其体要”,总结写作心得,传达自..

飘逸

谥 : 谥号产生于西周。《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即幼时得名,行冠礼时始有字,五十岁以伯仲相称,死后赐谥,这是周代贵族一生最重要的几件事。夏商时代人们生前、死后共用一个..

杨与龄

杨与龄 : 安徽桐城人。早年执教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江南武备学堂,为兵学及兵操教授。1913年被任命为陆军少校,效力于江苏督军第十九师。1921年升步兵中校。1925年升任镇江水陆总巡、镇江警察厅临..

枯淡

枯淡 : 字面意思是枯寂平淡,也可指朴素淡泊的生活。中国古典美学中,枯淡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指与繁缛、华丽、矫饰等风格相对的质朴、平淡风格。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歌通常被认为是质朴平淡诗风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