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出身贫寒,幼孤,由兄长抚养成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试博学鸿词科,报罢。平生以设馆授徒为业,长期在扬州马氏兄弟小玲珑馆坐席。卒于厉鹗画像乾隆十七年。学识渊深,才思过人,尤精熟宋、辽文史,著作等身,诗词自成一格,是清代中叶文坛宗师,对其后近百年文学发展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厉鹗是雍乾时期宋诗派代表作家、浙派诗人领袖。其诗宗南朝谢灵运、谢朓和唐代王孟韦柳一派,但以取法宋人为主,长于游览之作,风格清幽博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厉鹗诗歌“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杭世骏则评曰“太鸿独矫之以孤淡,用意既超,征材尤博”(《樊榭山房集》卷首《轶事》),点出了其诗鲜明的两大特点。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晓登韬光绝顶》《春湖夜泛歌》《秦淮怀古》《芜城小春》《山阴舟中》《泛舟鉴湖》《四照亭绝句》等。大型组诗《游仙百咏》,借仙境典故,影射现实社会,富于想象力。
厉鹗同时又是浙西词派巨子,词宗南宋姜夔、史达祖、张炎等人,笔调清疏细巧,字句工炼,审音叶律。其长调词作,善于造境,在技巧上擅长勾勒出层次鲜明的时空感。如〔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一首,通过勾连“秋光”“鹤梦”“渔父”“冷萤”等清幽意象,与词作所写汉隐士严光、宋遗民谢翱等清高、孤冷的历史人物形象相结合,两者交相辉映,使这首词作成为厉鹗自身孤淡气质的文本投射,因此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无一字不清俊。其他作品如〔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疏影〕《小玲珑馆赋絮影》等,也有类似特色。他的令词亦有佳构,如〔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一首:“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以白描笔法表现西湖雨后的清新。
厉鹗诗词品格独到,吸引了大批效仿者。这一文士群体大多无意仕进,反而希望以其清寒形象,以及学识的积累,来获得精神自由与文坛声名。由此,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厉鹗为核心,清幽、博雅为主要风格的文学流派,即浙派。就诗而言,浙派远承宋代江西诗学,取法杜甫、黄庭坚,创作喜驱遣掌故,常用代字,成为乾隆诗坛足以与性灵诗派、肌理诗派相抗衡的力量,袁枚曾评价浙派诗说:“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随园诗话》卷九)就词而言,厉鹗以一介白衣的身份,使得浙派词迅速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南地区流行开来,以苏、杭、宁、扬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清中叶浙派词学独步词坛的盛景。不过遗憾的是,浙派在厉鹗之后并无作家取得突出的文学成绩,致使浙派后期逐渐陷入模拟与僵化,成为他人批判的对象。
厉鹗的著作,其中7种收入《四库全书》,分别为《樊榭山房集》《绝妙好词笺》《南宋杂事诗》《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其中《宋诗纪事》一书,采集繁富,对诗人世系爵里、诗篇本事等考订颇详,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文献,后来陆心源又编《宋诗纪事补遗》,加以增补。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于1983年、1984年、1992年出版了他的《宋诗纪事》100卷、《绝妙好词笺》7卷、《樊榭山房集》39卷。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厉鹗的《南宋杂事诗》。200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项目收入了厉鹗的《辽史拾遗》24卷、《南宋院画录》8卷和《秋林琴雅》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