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社 :
万历三十七年(1609)前后李长庚任江西布政使时,“合十三郡能文者为豫章社于南昌”(《复社姓氏传略》卷六),以艾南英、陈际泰、章世纯、罗万藻为首领,世称“豫章四子”。李长庚,字酉卿,一字孟白,麻城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豫章社成员还有南昌万时华、刘斯陛、余正垣、仇鐄、喻周,新建陈宏绪、苏桓、徐世溥、邓履古、王猷定,进贤熊人霖、朱健、朱徽,以及吉安曾文饶等。
自万历中期以后,江西以豫章四子为中心的文人结社十分活跃。万历二十八年(1600),豫章四子之一陈际泰因科举失利,回乡“邀同人为社”,骨干成员有艾南英、章大力、罗万藻、丘兆麟、游太来、曾隆吉、祝徽、管龙跃、傅旋履等(《太乙山房文集》卷四《新城大社叙》)。这为后来十三郡文人共结豫章大社奠定了基础。此后,直到崇祯(1628~1644)年间,涉及豫章四子结社的说法还有以下几种,从而形成广义上的豫章社。
①汝南腾茂社。万历中期,江西临川文人结汝南腾茂社,以文风之异分为“其雅则命体不失冲气者”和“其玄博闻宗奇矫自绝者”两家,为首者前者为管龙跃、傅友梅,后者为陈际泰,共同“连床讲艺,分坐说书”,不苟雷同,要在“能异”(《此观堂集》卷四《汝南明业社序》)。
②新城大社。泰昌元年(1620)前后,江西建昌府新城文人结社,称新城大社,成员达到21人。陈际泰谓:“区区斗城之内,人鲜而士多遂杰焉,与四海之英,尊奢相角,而往往胜之。”(《太乙山房文集》卷四《新城大社序》)可见当时的新城堪为文人活动的一个中心。
③南州诗社。新建喻成宪,为陈际泰门人,“与同里熊人霖、万时华、李奇辈为南州诗社”(《南昌府志》卷六十一《人物·文苑》)。
④南州大社。天启间举豫章社的李长庚之子李春潮(百药),再合豫章之能文者为南州大社。陈际泰曰:“主是役者为云将、美叔、仲延诸君子,而予与罗中鲁、叶当时与焉。”(《太乙山房文集》卷四《君子亭合社序》)社中人物,半出李长庚之门。
⑤豫章大社。天启(1621~1627)、崇祯年间,江西文人再倡豫章大社。大社虽称以“大”,但不可滥入。陈际泰《江西贡录序》载:“严其人,每郡邑推一人为祭酒,有佚入者,比于盗地以下敌之罚。”(《太乙山房文集》卷四)大社选士以严称,故亦多佼佼之人,后来学政陈云怡所选士,大都为社中推为祭酒者。
⑥汝南明业社。崇祯三年(1630)前后,有汝南明业社兴起,社友15人,多为管龙跃、傅友梅、章世纯、罗万藻之门人(《此观堂集》卷四《汝南明业社序》)。
⑦三洲社。崇祯五年(1632),竟陵派作家谭元春有南昌之行,与豫章名流喻全禩、喻周父子,及徐世溥、陈际泰、万时华、万时升等结社于三洲亭,徐巨源作《三洲唱和序》,称这次诗会胜过“金谷、西园”(《南昌县志》卷二十)。
⑧豫章名社。崇祯六年(1633),王靖生等人结社,有《名社选》之刻,罗万藻序之,称“豫章名社”(《此观堂集》卷一《豫章名社序》)。谭元春《与孟诞先》云:“昨熊玄年寄到《名社》一部,不得我辈新文一字,犹思以名字郑重此部,今寄远览。”(《谭元春集》卷三十二)
⑨瑞芝亭社。崇祯年间,万时华门人芜城沈昆铜(一作崑桐)举瑞芝亭社。“社文为海内传诵亦如之”(《太乙山房文集》卷四《君子亭合社序》)。
在文人结社风气盛极一时的明末,江西是兴起并促进这种风气的中心地之一。崇祯时期,复社士人运动席卷天下,亦得力于江西文人社团的加盟。张溥、周钟等人在京师缔结兰交,倡立“燕台十子”之社,20余人中就有江西的罗万藻、艾南英、章世纯、朱健、朱徽等。据《复社纪略》卷一所载复社名录,江西南昌刘斯陛、新建陈宏绪、进贤李先倬、临川陈际泰、泰和曾文饶、吉水刘同升等共130多人参加了复社首次大会,究其根基则是“豫章四子”最初发起的文人社团。
豫章社在文学上力斥晚明场屋时文的剽窃成风、空疏腐烂之弊,以振兴时文为己任,以提倡古文为宗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承接唐顺之、归有光的古文脉流。他们的结社很大程度上是从属于他们文风革新的一种行为——“联之以大社,合海内之帖括,採而删之,而又以仁义礼乐性命经术之准,兹其功之宏伟,固不在仲尼删诗之下”(陈弘绪《陈士业先生集·石庄初集》卷二),即以结社竖起古文的大旗,借助群体力量试图改变当时文风萎靡的现状。
由于豫章社声势壮大,且在文学主张上反复古的倾向,后来与复社中的应社、几社阵营发生分歧。其中,艾南英与陈子龙由文学争论而引起冲突,这一事件既导致了豫章社与复社的疏离,也导致了豫章社内部的分裂,使豫章社的衰落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