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

宋神宗时,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以及变法派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神宗元丰二年(1079)二月,一直对新法持批评态度的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到任后上谢表,中有“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语。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弹劾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谤讪讥骂,无所不为”。神宗未予追究。七月二日,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又弹劾苏轼“肆其愤心,公为诋訾”,甚至“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诋谩骂,无复人臣之节”,并缴上苏轼诗稿3卷。于是,神宗命御史台立案推治。八月十八日,苏轼入御史台狱。八月二十日,台谏初勘,苏轼“虚称别无讥讽嘲咏诗赋等应系干涉文字”。直至八月三十日,苏轼始供出“自来与人有诗赋往还人数姓名”。十二月二十六日,狱具,神宗特责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王诜、苏辙、司马光等数10人也因与苏轼关系密切,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明刻本《东坡乌台诗案》卷端

尽管作为苏轼主要罪证的《钱塘集》已失传,但宋人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周紫芝《诗谳》和清人张鉴《眉山诗案广证》等,比较完整地记载、保存了乌台诗案的始末。从中可见,《钱塘集》中的多篇诗歌,的确对各项新法进行了讽刺诋毁,有些切中弊端,也有些属于夸大其辞。由于讽刺乃匿名刊印、流行,再兼以谢表怨诽、初勘报上不实,这些都触及了北宋当时相关律敕的底线,极易授人以柄,如“熙宁编敕:诸臣僚不得因上表称谢,妄有诬毁,及文饰己过,委御史台纠奏。”(《宋会要辑稿·仪制七》)“准律,作匿名文字,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徒二年。”(朋九万《乌台诗案》)当然,新党李定等兴起此案的动机是非常明显的:打击异己、嵌制舆论。

对于苏轼个人而言,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使他真切体验到人生的忧患与多难,导致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变。“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苏辙《栾城后集》卷二十二《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少年下笔已如神,文到黄州更绝尘” “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琦”(王十朋《王十朋全集》卷二十四《游东坡十一绝》)。同时,乌台诗案也标志着“诗以谲谏”即支持、容忍诗歌干预政治的儒家诗学传统,在复杂险恶的新旧党争中,走向崩溃。从而预示了北宋后期诗歌、言论环境的日益恶化。


为您推荐

刘克庄

刘克庄 : 莆田(今属福建)人。初名灼,嘉定二年(1209)以门荫补将仕郎,调靖安主簿,更名克庄。嘉定八年到十四年历任州府属官,其间两次归乡里居。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宝庆三年因《落梅》诗语涉谤讪,遭遇“江湖诗..

冯延巳

冯延巳 :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歙州盐铁判官冯令頵子。少聪颖,长而文雅。吴大和间入仕,事权臣徐知诰于元帅府。徐知诰改名李昪,建立南唐,冯任秘书郎。累迁驾部郎中、元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即位后,拜谏议大..

刘迎

刘迎 : 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大定十二年(1172)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唐州幕官。大定十六年除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2子显宗允恭的亲重。二十年曾从驾凉陉,此后不久,因病去世。刘..

中兴四大家

傅玄

傅玄 : 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人。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与王沈等共撰《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党附司马氏。咸熙元年(264)受封鹑觚男,后进爵为子,加驸马都尉。时武帝广开言..

刘言史

刘言史 : 赵人,祖业居于邯郸附近。曾旅游泽潞、金陵、潇湘、广州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令,他并未就任,世称“刘枣强”。元和六年(811),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夷简迎至襄阳,署司功..

东方朔

东方朔 : 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令待诏公车,又待诏金马门,后任常侍郎。武帝好微行,欲建上林苑,东方朔谏,拜为太中大夫,给事中。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辞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