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歌和白天的歌》 :
作者今人何其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初版。收录诗人1938~1949年诗作28首。其中写于1945年以前的诗,曾在1945年5月以《夜歌》为书名由重庆诗文学社初版。《夜晚和白天的歌》为《夜歌》的增删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诗人目睹动荡的社会和人民的深重灾难,期望投入到民族救亡中去。1938年底,何其芳从成都来到延安。他在延安感受到一种“自由的空气、宽大的空气、快活的空气”(《我歌唱延安》),这促成了他在思想、诗学理念和诗学技巧上的转变。他从梦幻中走出,摒弃了前期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描摹和悲观情绪的流露,由专注于以具有奇幻色彩的文字书写生命的玄思,而走向广阔的现实生活。早期诗歌中“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一个平常的故事》)的旋律已不复存在,诗人燃烧着的抗战热情和对新中国的向往,使诗集中的诗歌流露出昂扬向上的调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
诗集的一部分诗作赞美延安的新生活,歌颂战斗精神,鼓舞人们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如《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诗情感炽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而一部分诗歌如《北中国在燃烧》等则摒弃了早期“独语”的抒情方式,用粗犷的声音发出怒吼,鞭挞日寇的暴行,对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表达了深切同情;还有一部分诗歌反映了诗人来到延安后的内心复杂感受,他在延安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后告别过去的自我,但又显示出蜕变的艰难,在《夜歌》(五首)等诗中流露出旧我与新我两种声音的辩驳和斗争。
在诗歌形式上,相较于诗人早期的《预言》等诗集,此诗集由错落有致的现代格律诗,转为对诗歌散文化的追求;由细腻地表现内心情感,转向标语口号式的抒写。为了使大众易于接受,诗歌语言平易,将叙事和抒情熔为一炉,自觉迎合政治的需要,展现出诗人在诗歌大众化方面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