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 :
贵州遵义人。少从郑珍、莫友芝学习,稽经考道,学以大进。清同治元年(1862)清廷下诏求言,以廪贡生的身份上《万言书》,论时政,痛陈时弊,尽言改良主张。受赏识,委知县,得以入曾国藩幕府。师事曾国藩,师之如父,受古文法。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友善,号称“曾门四弟子”。为湘乡派重要成员,属后期桐城派中兴的代表作家之一。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等知县。光绪二年(1876),随郭嵩焘出使欧洲,任驻英、法、德、西班牙四国参赞,晋升为道员。期间游历奥、比、瑞、葡等欧洲列国,撰《西洋杂志》。七年奉调任驻日大臣。十年,丁母忧归国。十三年服阕,复职使日。十六年任日期满归国,旋任川东兵备道等职,举办洋务学堂,培养洋务人才。莅官二年遂乞病引去归里,二十三年冬,病卒。
论文推崇桐城派,尤服膺曾国藩。尝编《续古文辞类纂》,本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之旨意,依姚鼐《古文辞类纂》之轨辙,综合姚、曾“选本”之长,增删而定。摈弃考据之学,大力推崇经史文章,期望学子因文明道,读书明理,迎合并理解新学、西学。认为“处今时势,诚宜恢张圣量,稍稍酌用西法”(《敬陈管见折》)。
黎庶昌志在用世,“雅不欲以文士自期”(《青萍轩遗稿序》)。既阐发桐城义法,又突破桐城古文藩篱,强化了桐城文章向“道德之钥,经济之舆”的功能转向。其文章淡薄于文人之文,转而磨砺于经济之学,多经世之言。“人奇遇奇,故文特有奇气”(《拙尊园丛稿·罗文彬跋》)。出使欧洲6年所作《西洋杂志》8卷,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介绍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民俗等风土人情。叙述文字简明平实,陈言务去;勾勒物态人情准确传神,风度温润。一反晚清时尚的慷慨激昂、议论风生,而代之以从容淡定的亲见、亲闻、亲感,给晚清国人书写了一种全新的西洋异域形象,尤寄深意。其不规规于一格的述学文体,显示出古文的新变。
使日期间,曾搜罗典籍,刻《古逸丛书》26种,共200卷;为家乡购南藏本佛经全帙6 771卷;又与日本友人以诗文唱和,刻《日东文宴集》3编,于保存典籍和中日文化交流颇有贡献。主要著作有《拙尊园丛稿》6卷,《丁亥入都纪程》2卷,《西洋杂志》8卷,《黎氏文集》12种36卷(附4种6卷)等。2015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黎铎、龙先绪点校、整理的《黎庶昌全集》,搜集其著作、文稿相对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