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树 :
湖南巴陵(今岳阳)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曾任浏阳县教谕,“以争论圣庙祭祀事取怒于人,致诬讦之上官”(《又与性农》),遂弃职归。咸丰二年(1852)曾赴京会试,不第后绝意仕途,以游览、交友、著述为乐事。同治十一年(1872),受湖南通志局之聘,纂修《湖南通志》与《沅湘耆旧诗文集》,次年病逝。
论文不取宗派,认为派别林立不利于诗文学术的发展。40岁应试入都,曾受到桐城派姚鼐弟子梅曾亮的赞赏,从此成名。但他不愿自属归体,也不愿自居桐城之列。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许多文人受曾国藩网罗,形成“桐城中兴”。吴敏树虽与之早有交谊,但拒绝入幕。曾国藩序《欧阳生文集》,标榜姚鼐和桐城派,认为吴敏树亦“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他不以为然,申明自己的文章自成一体,不愿苟同于其他流派。
工散文,长于叙事,传人记游,常有寄托;词高体洁,风格秀逸,得江山之助亦多。如《君山月夜放舟记》虽无一字议论时事,无一字触及人生,但清幽中蕴着禅意,反映了他的出世情怀。又如《说钓》,以钓鱼之“求得”喻科举之求取,其心态、情状、心理,与十年寒窗希冀一朝进士及第何其相似。曾国藩曾盛赞其文“质雅劲健,不盗袭前人字句,良可诵爱”(《复吴敏树》);晚清大儒王先谦亦不吝美词,称“观其为文与其人之生平,足以壮独行之胸,而激懦夫之气,可不谓卓然雄俊君子与”(《柈湖文集序》)。
著有《柈湖文集》12卷、《柈湖诗集》8卷、《钓风者》1卷、《鹤鸣诗钞》1卷、《史记别录》2卷及《论语考异》《孟子考异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