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鼐 :
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九年(1859)状元,授修撰,入直上书房,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管学大臣,资政院总裁,拜体仁阁大学士等,封太子太傅,谥“文正”。任湖北学政时,曾列名康有为的强学会。后强学会改名官书局,孙家鼐主其事,屡荐维新派著作并有新学堂之议。协办大学士兼管学大臣时,于教育多创建,有关废科举、兴学校、设报编书的建议多由其裁正,在主持开办京师大学堂等实务方面用力颇多。充学务大臣时,裁度规章,严定宗旨,敦行实学,上下肃然。新政期间,官制议改由他和奕劻、瞿鸿禨总司核定,资政院成立,与溥伦同为总裁。
为人恭谨内敛,持中平和,器量宽广,简约谦让,推避权势,淡泊深湛,小节不争,大义不亏。治学沉潜好学,服膺王阳明,立志高远,经世务实,慎重敦厚而又敢做敢为。在上层大力推广郑观应的《盛事危言》、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主张变法之书,赞成开民智、通下情、办报纸、兴教育、振作工商业。其以理学、实学为重,积极进言,退毁谏草。义和团期间著作遗失,仅存《奏官书局开办章程疏》等少量奏折,未得诗文集,有《太傅孙文正公手书遗折稿》一册传世。曾为皇室编撰《书经图说》《四子书讲义》,主修《安徽通志》。主编的《续西学大成》收西学书籍18编78种,详细介绍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包括算学、测绘学、天学、地学、史学、政学、兵学、农学、文学、格致学、化学、矿学、重学(力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工程学等学科,许多内容配有插图和图表,便于国人更加系统直观地认识西学。
其应制联句以工整精巧、颂扬得体著称于世。对策文条理明畅,以学为根底,好用典故,句法整饬,内谨严,外宏肆。《奏官书局开办章程疏》向光绪帝上7条建议:藏书籍(设藏书院)、刊书籍(设刊书处)、备仪器(设游艺院)、广教肆(设学堂)、筹经费、分职掌、刊印信,识虑深远,条分缕析,简明扼要,秩然有序,布置妥帖。《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从大处着手,一语中的,不虚言欺世。《议陈中丞宝箴折说帖》开宗明义将陈宝箴毁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而保全其人的隐衷挑明,继而摘录《孔子改制考》中不稳妥之语,道出自己早建议删去不妥之词的先见之明和要求收回审查译书局书籍的正当之理,最后再次重申观点,复议陈宝箴,慎察康有为。《桐城谢河黄氏续修宗谱新序》(黄南垣光绪三十一年修),从表彰孝子忠臣仁人志士起,转而赞黄南垣之贤德,再追溯黄氏源出季札遗泽,沉郁绵密,流转自如,颇有桐城派风韵。
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列传》《清史列传》及马其昶《武英殿大学士孙文正公神道碑》、夏孙桐《书孙文正公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