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 : 研究小说《红楼梦》及相关课题的学科。红学之名的提出最早在清光绪年间。李放《八旗画录·绘境轩读画记》注:“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然有关《红楼梦》的评述实与此书出现同步。今所见早期抄本上“脂砚斋”的评语实即标志红学评点派的开始。二百多年来专门研究者代有其人,著述形式多样,数量很大。按其研究的成果与特点,又可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两个阶段。自清代至民国初年的著述,被称为“旧红学”。其中评点派、索隐派占主要地位,均有篇幅很大的著述。前者有“护花主人”王雪香、“太平闲人”张新之、“大某山民”姚燮等人的评点,后者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旧红学”中有不少很好的评论和见解,许多重要资料成为后世红学研究的依据。但其中也颇多主观主义的成分,索隐派更充满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五四”运动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不同思潮学说被引进中国。胡適将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红楼梦研究,于1921年写出长文《红楼梦考证》,在其影响下,俞平伯于1922年出版了专著《红楼梦辨》,二人的论著标志着“新红学”的确立。胡专重历史方法的考证;俞则偏重文学角度并兼有考证和批评,较胡的研究更为深入。胡、俞在批判“旧红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红学”,这在红学发展史上是一种进步。但其本身也有缺点和错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受到中国大陆学术界集中的批判,然那次批判混淆了艺术批评和政治批判的界限,有不实事求是、简单粗疏的缺点。“文革”以后,中国大陆的红学研究盛况空前,研究者思想解放、成果丰硕,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科学的倾向,但其研究领域已大为扩展,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与此同时,香港、台湾和美、英、日、法、加等国家的红学研究成绩也颇可观。红学研究的规模及影响不断扩大,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