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 中国战国时期在楚国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人有时称之为“辞”或“辞赋”。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称之为“骚”或“骚赋”的。它源于江淮流域的民间歌谣,与《诗经》并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影响深远。从汉代起,《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原本收屈原、宋玉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辞赋16卷,为总集之祖,但久已亡佚。后王逸增收了自己的作品《九思》,成为17卷本《楚辞章句》,疏传至今,可以略见《楚辞》原本大概。《楚辞》在楚国固有的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借鉴继承了北方文学《诗经》的艺术经验,并有许多发展创造。特别是其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言诗、七言诗的形成又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学者对《楚辞》都作了大量研究,产生了许多专著。除王逸的《楚辞章句》外,还有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王夫之《楚辞通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