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恰克 :
“chahchak”一词的音译。作为一种讽刺性口头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语言魅力。维吾尔族人将说恰克恰克的人称为恰克恰克奇或恰克恰克匠人。恰克恰克翻译成汉语意为笑话,有些人也把它称为“拉提帕、莱提盘”,即幽默。恰克恰克具有即兴性、现场性和表演性等特点,大部分恰克恰克是即兴产生的,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气氛即兴编排创作而成。恰克恰克的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讽刺性强、幽默诙谐、风趣活泼。最早出现在伊犁,是伊犁麦西来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融入到了维吾尔族人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伊犁的恰克恰克艺术以州直八县一市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博乐、哈密、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并进一步传播到了哈萨克斯坦国的部分地区。
恰克恰克形成的原因有:①语言优势和口语特色。清朝时期,政府为保障官兵粮食问题,从南疆六地州和吐鲁番、喀什等地迁来农耕移民,南北疆各地维吾尔语有口语差异,喀什土话、和田方言、阿图什土话、库车土话和吐鲁番土话汇集于伊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口语特色和语言环境。②维吾尔族人幽默的性格。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性格开朗大方,直爽乐观。在维吾尔族人的婚礼、聚会、节庆娱乐甚至相互聊天时常用恰克恰克。③维吾尔族民间笑话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笑话大师,如纳斯尔丁、阿凡提、毛拉·再丁、赛莱·恰坎等,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向上,真实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与历史环境。在伊犁的维吾尔族历史中,还出现过亚库甫吹牛大王、买提塔依尔·哈里帕提、包维汉·库尔、吾甫尔·灯葫芦、祖尔东·努斯来提、帕热孜·纳斯洛夫和依什柯亚尔·那买提等恰克恰克奇。
恰克恰克种类很多,有攻击型、绰号型、谚语型、幽默故事型、歌谣型、针对型、翻译型、循环型、自由连环型、模仿或仿效型等。是维吾尔民间文学体裁中,生命力极强和最为活跃的口传文学样式。以散漫、业余的民间说笑形态产生和发展,逐渐演变成当今的恰克恰克专业艺术,走上了表演舞台。除在麦西来甫、各类聚会或民间活动之外,新疆电视台定期制作和播出“恰克恰克茶座”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伊犁恰克恰克艺术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恰克恰克大师依沙木·库尔班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