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丛话》

    《四六丛话》 :

孙梅编著,嘉庆二年(1797)刊行。孙梅(1739~1790),字松友,号春浦,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乾隆三十年(1765),参加北闱乡试,得第二名。乾隆三十四年中进士,任内阁中书舍人。后出任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同知,历校南闱,仪征阮元为其推荐。乾隆五十五年,卒于太平府同知任上。孙梅有感于历代四六创作成就较高,但相应的理论批评简单、零碎,多皮里阳秋之论,因而想效法《本事诗》之体,成一家之言。

《四六丛话》共33卷,依次为《选》《骚》《赋》《制敕诏册》《表》《章疏》《启》《颂》《书》《碑志》《判》《序》《记》《论》《铭箴赞》《檄露布》《祭诔》《杂文》《谈谐》《总论》《作家》。内容分为四部分:①四六渊府的《选》与《骚》叙论及相关资料。以《选》《骚》为首,对于追溯骈文源流具有启发作用。②各种四六体裁叙论及辑录的前人相关资料,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对于理解各种四六萌芽、发展和演变,代表作品及评价等,都有借鉴意义。③概括全书主旨的《总论》,主张以意行文,不拘形式,即以骈散兼容为主旨。④对四六作家的资料汇编及孙梅的少量按语。作家包括文选家、楚词家、赋家、三国六朝诸家、唐四六、宋四六和元四六代表作家等。孙梅对各类四六分体编纂,撰写叙论对各类四六推源溯流;又选录元代以前笔记、文话和野史等中的有关四六资料,按体裁和作者先后排列,编纂成书。因此此书既是一部对各体四六发展特征加以点评的著作,也是一部对元以前四六资料加以编选的类书。

孙梅在《四六丛话·凡例》中对骈文作了深入的批评。如认为:“《选》实骈俪之渊府,《骚》乃词赋之羽翼。杜少陵云‘熟精《文选》理’,王孝伯云‘熟读《离骚》,便成名士’,是知六朝、唐人词笔迥绝者,无不以《选》《骚》为命脉也。是编以二者建为篇首,欲志今体者,探本穷源,旁搜远绍之意。”将骈俪探源《楚辞》《文选》,影响深远。又认为古文、四六同源异流,同受楚辞影响:“屈子之词,其殆诗之流,赋之祖,古文之极致,俪体之先声乎!”(《四六丛话》卷三)还对赋体的骈化作了精确概括:“左陆以下,渐趋整炼,齐梁而降,益事妍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江鲍虎步于前,金声玉润;徐庾鸿骞于后,绣错绮交。固非古音之洋洋,亦未如律体之靡靡也。”(《四六丛话》卷四)对于性质相近的文体,孙梅善于在比较中阐释其文体的差异。如对于制敕表启有曰:“然则表启之类,宜尚才华;制册之文,先觇器识,为此者必深明乎帝王运世之原,默契乎日昃勤民之旨。宁朴而无华,宁简而无浮。”(《四六丛话》卷六)强调制册之文的现实性、教化性,故不宜以文采和才华为主,和尚才华的表启不同。在四六文体的阐释上,孙梅受到刘勰《文心雕龙》的重大影响,但又能在继承中创新,独出机杼。如他认为:“夫檄与露布,六朝不甚区别,故文心合而为一。唐宋以后,则檄文在启行之先,露布当克敌之后,名实分矣。”(《四六丛话》卷二十四)对檄与露布在唐以后的发展特征,是对刘勰观点的补充。

《四六丛话》在叙论完各体四六之后,用五卷篇幅对相关的四六作家作了简要介绍,少数加以按语。表达了他对四六家的整体看法,因而构成了他的骈文作家论。在三国六朝诸家篇首,孙梅即加以案语:“古文至魏氏而始变,变而为矜才侈博,六朝由此增华,然而质韵犹存,沉刻峭拔,是其所长,无襞积饾饤之迹也,如锺、索初变隶法,尚留古意。述俪者于此寻源,溯古者于此辨异。”(《四六丛话》卷三十一)明确曹魏时古文变为矜才侈博,即追求丽藻和典故,六朝骈文以此为契机,走向成熟。对于唐四六诸家,孙梅赞扬庙堂之文,强调文章内容的典雅清真,高度肯定张说、陆贽、柳宗元、令狐楚和李商隐等人的骈文成就。对于宋四六诸家,除重视欧阳修、苏轼、汪藻、杨万里少数人外,其他都较为轻视。

在《总论》中,孙梅进一步阐释其骈文批评思想。认为骈文和古文同为天地自然之文,同为词赋菁英,文章体式,不能扬此抑彼,两者只是在形式和范围上各有千秋。他还对骈文发展史作了清晰概括,将萌芽时间上溯到西汉,形成定于东汉,繁荣定在六朝,鼎盛定在唐代,蜕变定在宋代,衰变定在元明,复兴定在清朝,这些都堪为的论。最后他还强调骈文应该以意为主,以辞为辅,即重视的是文章内容、文气等,而不是骈俪形式。这些对嘉道以后骈散不分、骈散交融的文章思潮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四六丛话》是清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比较系统的以四六命名的理论著作,从四六文类和代表作家两方面对四六作了点评;同时又汇聚了元代以前的有关骈文资料,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门生好友如阮元、程杲等人加以高度评价,也得到民国以来学人的肯定。刘麟生堪为代表,他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四六丛话》:“一曰发凡起例,纲举目张。前二十八卷,叙文体,后五卷,论历代作家。其论文体也,每章之前,均有叙论,而以参考资料附于后。叙论之穷源溯委,精审赅备,得未曾有;至所辑参考资料,固称丰赡,亦难免支蔓之讥。二曰推阐骈文思潮,具有特识。卷首专论《诗》《骚》,以明系统,总论调和骈散,以示旨归。”(《中国骈文史》)

此书也有不足之处,如上面所说的辞涉曼衍,以及没有评价清代骈文,从而影响了其时效性与针对性。同时,其文体叙论虽注意了“四六”主题,但有些结合不够紧密,造成泛泛的文体论,无疑损害了其作为四六著作的价值;作家论部分的案语,过于简略,多以个人爱好为转移,违背了其概括宋元以前骈文特征的初衷;辑录资料庞杂,主题不太明确,从而有损其理论批评价值。

《四六丛话》有嘉庆二年(1797)、嘉庆三年吴兴旧言堂刻本以及光绪七年(1881)许氏刻本。《续修四库全书》1715册以嘉庆三年旧言堂刻本影印收录。李金松以嘉庆三年旧言堂刻本为底本,2010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为您推荐

孙星衍

孙星衍 : 常州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少时邑中有“毗陵才子”之目,袁枚品其诗曰“天下奇才”,与之订忘年交。乾隆五十二年(1787)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散馆,改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升郎中,..

《述庵论文别录》

《述庵论文别录》 : 王昶著,金学莲辑。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上海青浦人。金学莲(1782~?),字子青,一作青侪,号手山、竹西客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此书是王昶弟子金学莲等人从王昶文集中收集论..

古文选本

古文选本 : 中国古文选本出现较早,唐代柳宗元《柳河东集》有《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可知柳宗直的《西汉文类》选录《汉书》文章,编为40卷,这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古文选本。古文选本自南宋开始大量出现,吕..

《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

《史席闲话》

《史席闲话》 : 鞠濂讲授,董元赓记录。鞠濂(1674~?),字溪园,号莲隐,山东海阳人。董元赓,字赓陈,号冷磵、思凝子。监生,鞠濂学生。有《冷磵集》。鞠濂推重《史记》,《史席闲话》列出的文法,大多以《史记》进行佐证,..

《李姬传》

《李姬传》 : 侯方域撰。李姬,即李香,孔尚任《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原型。侯方域在明末参加江南乡试期间,经人介绍与其结识并相知相恋。这篇文章就是侯方域为李香所立传记,刻画出她虽沦落风尘,但多才多艺、..

《时文论》

《时文论》 : 刘大櫆著。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今属安徽铜陵)人,清代桐城派重要古文家。《时文论》共18则,是系统反映刘大櫆文论思想的时文话专著。《时文论》指出,八股文写作的最终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