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
盖州熊岳(今辽宁营口熊岳镇)人。远祖为太原祁县人,至曾祖时迁至盖州熊岳,因以为家。父遵古,字元仲,号东海散人,正隆五年(1160)进士,仕为翰林学士。
王庭筠自幼聪颖,7岁学诗,11岁能赋全题。读书五行俱下,日记5000余言。涿郡名士王翛风岸孤峻,少有许可,一见庭筠,即以国士许之。庭筠中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初任恩州军事判官,再调馆陶主簿,以赃罢官。于是买田隆虑(今河南林州市),隐居约10年。其地有黄华山,因以为自号。隐居期间“得悉力经史,务为无所不窥,旁及释老家,尤为精诣。学益博,志节益高,而名益重”(《元好问全集》卷十六)。章宗明昌元年(1190),受诏入书画局,与其舅张汝方奉旨品第秘阁所藏法书名画,由应奉翰林文字迁翰林修撰。明昌六年,因赵秉文上书言事而受到牵连,被下狱中,再度解职。承安四年(1199),复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1201),再任翰林修撰。泰和二年十月十日去世,终年52岁(一说47岁,由此推算其生年为1156年),章宗有诗追悼。
王庭筠是文艺上的多面手。他精于书法,学习米芾;擅长绘画,山水墨竹近似文与可。元好问《中州集》称他“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赵秉文称颂他:“李白一杯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元好问全集》卷十六)冯壁也称赞他:“诗名摩诘画绝世,人品右军书入神。”(《元好问全集》卷十六)王庭筠好提携后进,如赵秉文、冯壁、李纯甫等人都得到他的接引。
王庭筠《幽竹枯槎图题辞》
就文学创作而言,王庭筠现存作品主要是诗词。他的诗,古近各体皆备。元好问谓其“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以险韵为工”(《元好问全集》卷十六)。其实王庭筠诗虽然工于造语,风格清隽,但偏于模拟,较少艺术独创性。其内容大多以闲适为主,除少数篇章抒发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闷情绪外,极少接触现实题材。这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间金代诗坛脱离现实的风气。王庭筠的词以小令为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与其诗相近,风格清疏淡远。其词善于写景和抒情,尤以几首怀乡思隐的词写得较为出色;也有的篇什,颇类苏轼一派的清旷舒徐之作。
著有《黄华集》40卷,已佚,近人金毓黼辑为《黄华集》8卷,载于《辽海丛书》。此外,还有《丛辨》10卷、《丛说》10卷、《雪溪堂帖》10卷、《品第法书名画记》550卷,又有院本《卷帘记》,俱不传。其作品今仅存诗48首,其中《中州集》录有28首,金毓黼《黄华集》新辑16首(按:原有20首,其中4首重复),王庆生《金代文学家年谱》又增补4首;存词13首,其中《中州乐府》录12首,金毓黼《黄华集》补1首。存文6篇,收录于金毓黼所辑《黄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