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
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又称东嘉,故后人称他高东嘉。生卒年至今无定论,大致生活在元大德至明初这段时间。据元赵汸《东山存稿》、明凌迪知《万姓统谱》、清陈昌齐《嘉庆瑞安县志》、田艺衡《留青日札》以及曹秉仁《宁波府志》等相关资料记载:高明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均能诗,诗中多关怀民生、忧患世事的内容。父早逝,弟高旸诗文亦为时人所重。他的妻子是南宋遗民陈则翁的孙女,陈家亦是诗礼传家的旧族。高明曾追随理学家黄溍游学,其思想品格受家庭和老师的影响颇深,立身处世以儒学为准则,自幼即怀拯救苍生之志,少年游宝积寺时就写下了“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的诗句。年轻时热衷仕进,用世之心极切,曾说:“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明弘治《温州府志》)前辈告诫他:“士子抱腹笥,起乡里,达朝廷,取爵位如拾地芥,其荣至矣,孰知为忧患之始乎?”(元赵汸《送高则诚归永嘉序》)他却以此言为卑。并在《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中称颂当时最高统治者为“日月垂光”,期望苏(即苏天爵)至京后能“鼐鼎功成”。在《寄月彦明省郎三首》中写道:“当时礼乐三千字,今日须看及物功。”表达他“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愿望。至正四年(1344)中乡试,次年又中进士第。他岳父的堂弟陈与时在其赴举时曾善意地批评他太过热心功名,并以“我怀老退居江左,尔爱飞腾近日边”(《送高则诚赴举兼简梅庄兄》)的诗句微露规讽之意,他却不以为然。脱白之后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东阃幕都事、绍兴府判官、江南行台、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他为官正直,治教并修,希望为元廷尽一己之力以裨补时宜。至正十一年,被派入军南征,协助主帅平息方国珍起义。高明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非常高兴,意气风发,溢于言表。刘基在《从军诗五首送高则诚南征》中明确表达他们为朝廷效力,讨伐各路兵乱的共同心愿:“用兵非圣意,伐罪乃天讨……牧羊必除狼,种谷当去草。凯歌奏大廷,天子长寿考。…… 抚绥属有望,世世为尧民。”可见其是忠于元廷,痛恨危及元朝统治的农民战争和各地叛乱的。他出仕的目的是成就功业,救世为民,及至功成即“拂衣不受赏,长揖归蒿藜”。和鲁仲连、李白一样,希望能建功立业并保持高洁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