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师泰 :
宣城(今属安徽)人。父奎,文学名家,有《云林集》。师泰三岁成诵,少承家学。延祐二年(1315)侍父提学江西,受业于吴澄门下,深受器重。延祐三年,娶宁国路总管之女张氏。延祐五年,从父至京师,后入太学。
天历元年(1328)中国子选,授吉安路泰和州判官,因丁父忧未赴,归宣城。至顺三年(1332),改徽州路歙县丞,江浙行省辟为掾史。后至元三年(1337),除翰林应奉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以兄官翰林,辞避南还。至正四年(1344)除绍兴路推官,既任,考文江浙。历宣文阁授经郎、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累官至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改兵部。至正十五年除礼部尚书,十一月改平江路总管。历两浙盐运使、江浙参政。至正十九年除户部尚书。奉诏漕闽粟,以闽盐易粮由海道运京师。至正二十年,除秘书监卿,返京道梗阻。至正二十二年夏自闽浮海归,冬十月十日卒于海宁,年六十五。
贡师泰幼承家学,后受业于吴澄,先后游虞集、揭傒斯等人之门,文章学术,渊源有本,其事功居南士首列。时人对其诗、文评价极高,多与虞集并论。明沈性《重刊贡礼部玩斋集序》曾赞其“学渊源深而培植厚,途辙正而条理明。其见之著述,气味肖诸贤,言语妙天下,黝黝乎其幽,悠悠乎其长,煜煜乎其光。有虞(集)之宏而雄健不减于马(祖常),有揭(傒斯)之莹而清俊则类于袁(桷),其于理趣,尤俨然吴氏(澄)之尸祝也。故当时评先生之文者,列之于六大家之次;序其诗者,亦谓可与《道园学古录》并观”。贡师泰之文上承平易正大之盛世文风,其清俊朗畅,纡徐委婉,从容不迫,又与欧阳修相近,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其在元末,足以凌厉一时”。陈基《夷白斋稿》卷一八《友迂轩文集序》谓:“其言婉者宜颂清风穆如之中也,直者宜诤凛乎褒贬之体也。叙理乱则明白而朗畅,陈道义则委折而从容。”因其文多台阁之作,也有妄诞不实之讥。
贡师泰诗兼众体,杨维桢序其集,谓其诗“驰骋虞、揭、马、宋诸公之间”,评其诗“如‘东南有佳人’‘嶰谷有美竹’,深得比兴;‘日入柳风息’,‘芙蓉生绿水’,远诣《选》体。厚伦理如《风树》《春晖》,树风操如《葛烈女》《段节妇》《李贞母》《陈尧妻》,感古如《苍梧》《滕阁》,纪变如《河决》《苏台》,论人物如《耕莘》《蹈海》,游方之外如《子虚道人》《杨白花》《吴中曲》,有古乐府遗音;《国子》《黄河》,可补本朝阙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其为元诗后劲,谓“诗格尤为高雅,虞杨范揭之后,可谓挺然晚秀矣”。其诗风格以清雅为主。五言古体韵味深长,高华挺秀,感情充沛。七言绝句轻盈灵动,如《西湖竹枝词》《钓台》《姑苏台》,颇为时人所称道。
今存贡师泰《玩斋集》10卷、拾遗1卷,有明天顺刻本、嘉靖十四年(1535)补修本、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四库全书》本、邱居里等校点《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