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社

    战歌社 :

战歌社的名称和组织,最早出现在延安陕北公学。于1937年12月正式成立,负责人为柯仲平,成员有林山、刘御、吕剑、海稜、惊秋、公木、王亚凡、戈壁舟、魏巍、朱子奇、秋平(胡征)、冯塞伟、侯元、夏雷、侯光焘、侯光慈、高士基等。战歌社社委会内分设研究部、编委会、总务部等机构。

战歌社成立后,积极开展诗歌创作和朗诵活动,号召人民起来抗战。常利用假日在文协举行诗歌理论的研究座谈会,每周举行一次诗歌理论研讨会,在旧时延安府衙门的高墙上举办《战歌》的诗墙报。由于战歌社发动的诗歌朗诵运动,引起文艺界的关注,《新华日报》在1938年1月25日的《边区文艺》第4期,专门开辟“关于诗的朗诵问题”讨论专栏,发表了林山、雪苇、沙可夫、柯仲平等的座谈纪要。

战歌社虽地处偏僻的延安,却十分重视与全国诗界发生联系。1938年3月3日,战歌社通过《新华日报》(汉口)刊登了《边区“战歌社”征求诗集启事》。1938年8月7日,战歌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合发表《街头诗运动宣言》,号召诗人利用墙头、岩石,创造“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促进在边区及全国展开街头诗运动。此外,还出版《街头诗运动特刊》,在《新中华报》编发《街头诗选》等。1940年9月,战歌社与山脉文学社联合创刊了油印诗刊《新诗歌》。1940年12月,战歌社并入新成立的延安新诗歌会,《新诗歌》从第2期起由延安新诗歌会编辑,结束了长达3年的活动。战歌社开创了延安诗歌运动的新局面,在延安文艺运动史上谱写了富有光彩的一页。

柯仲平


为您推荐

清华简《耆夜》

清华简《耆夜》 : 共14支,简长45厘米,其中4支断折,文字有残缺。每简正面字数27至31,背面都有次序编号。第14支简简背有篇题“旨夜”,“旨”,古书作“耆”或“黎”,即《尚书·西伯戡黎》之“黎”;“夜”,即夜晚..

季札观乐

季札观乐 :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季札聘问鲁国,鲁乐师为季札演唱《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

上博简《采风曲目》

上博简《采风曲目》 : 仅存6支简,残损严重。最长的一支为56.1厘米,上端仍有两字长度的断缺。其他5简都是上端缺损,下端较完整。记载的是五声中宫、商、徵、羽四个声名及所属歌曲的篇目。篇题为整理者马..

左企弓

段成己

段成己 : 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与兄段克己齐名,时号“稷亭二段”。兴定二年(1218),段氏兄弟赴试汴京时,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并大书“双飞”二字以赠。正大七年(1230)进士及第。授宜阳簿。同年冬,..

宗端修

宗端修 : 汝州(今河南汝阳)人。曾为太学诸生,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及第,调唐州司侯。后历任巩州通西令、同州观察判官、洪洞令。明昌年间,补尚书省令史。承安元年(1196),擢监察御史,直言极谏,元妃李氏兄弟干政,..

《辽东行部志》

《辽东行部志》 : 王寂(1128~1193),字元老,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历任祁县令、通州刺史、户部侍郎、谏官、提点辽东刑狱、中都路转运使等职。明昌元年(1190)二月至三月,王寂以辽东提点刑狱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