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

    师陀 :

河南杞县人。卒于上海。早岁曾在杞县第一小学读书。1925年至1931年,先后在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商业学校初中班、河南省立第一高中文科读书。中学时即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李贺的诗,其文学创作也受到李贺诗歌的影响。1932年1月,首次使用笔名“芦焚”在丁玲主编的《北斗》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请愿正篇》。1936年秋,由北平到上海,此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编辑。短篇小说集《谷》获得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同时获奖的还有曹禺的剧本《日出》,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师陀在苏联上海广播电台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担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员。1947~1951年任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1950~1952年,出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1952年后,被安排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创作了数量不菲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剧。1957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曾是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上海市文联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历届理事。

师陀的创作以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野鸟集》《落日光》,散文集《江湖集》《黄花苔》等;后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马兰》《结婚》,中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短篇小说集《无名氏》《果园城记》,散文集《看人集》《上海手札》及四幕话剧《大马戏团》等。

师陀早期作品多取材于乡村生活,以后逐渐转向描写城市的中层社会。擅长描摹世态人情,再现社会风俗。其作品文笔纤细,叙述简约,风格沉稳朴实,淳厚隽永,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以哀婉的叙述基调,诉说着忧伤的故事,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讽刺与揶揄的艺术表达,使其作品获得诙谐、风趣的品性。夏志清说:“《果园城记》的18篇素描虽无悲剧力量,但却有鲁迅在《呐喊》及《彷徨》中所表现的讽刺与同情。”师陀小说的讽刺性,在其长篇小说《结婚》中获得巨大成功,有学者称,“他把《结婚》写成了真正出色的小说”。

为您推荐

小雅诗社

小雅诗社 : 1936年春由吴奔星、李章伯等在北平成立。1936年6月1日出版《小雅》诗刊。《小雅》诗刊不登载长篇的叙事诗和抒情诗,不登旧体诗,也反对“胡适之体”的白话诗。该社宗旨:把诗歌视为崇高的艺术,..

吴虞

吴虞 : 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新繁。卒于成都。1891年师从吴伯朅学习诗文。1898年戊戌变法后兼求新学。1905年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之学,开始批判儒家。1907年回国后,任成都县中学堂、嘉定府中..

沈宝基

沈宝基 : 浙江平湖人。卒于北京。幼年读过私塾,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1922年进上海中法学堂学习法文。同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读了三年预科。1925年,受“五卅”事件的影响,脱离教会学校,考入北京中法大..

西南联大诗人群

旧剧改革

旧剧改革 : 近代戏剧改良,与中国社会政治紧密相关。清末以梁启超等为首的改革派将戏剧作为改造国民思想、宣传政治革命的工具,提出了“曲界革命”的理论主张,拉开了旧剧改良的历史性大幕。1904年柳亚子..

太行诗歌社

太行诗歌社 : 1941年6月成立于晋冀鲁豫边区。由高鲁、叶枫、刘大明等人发起,高鲁任社长。致力于抗战诗歌创作和宣传活动,提倡朗诵诗、街头诗。下设组织、出版、研究等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社员发展到20..

田九龄

田九龄 : 湖广容美(今湖北鹤峰)土司田世爵第六子。万历(1573~1619)年间补长阳县庠博士、弟子员。著有《紫芝庭诗集》20卷。明代后七子之一吴国伦作序,称其诗“冲融大雅,声调谐和”。现存诗113首,内容多为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