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作家协会 :
经武德报社社长龟谷利一、柳龙光等筹备,1942年9月13日成立于北平。该协会宗旨是“谋华北作家精神之团结,以促进文艺学术创作作品之发展,用资华北文化之再建及国民中心思想确立之一助,而实践新国民运动,完成东亚解放”。设置评议员会和干事会两个机构,前者是咨询机关,周作人被推举为评议员会会长,钱稻孙、林文龙、沈启无、俞平伯、毕树棠等10人为评议员;后者是决议执行机关,柳龙光为干事会干事长,张铁笙、黄道明为副干事长,张域宁、徐白林等为干事。协会对内为会员争权益、创造写作条件,对外与国外特别是日满加强联络,从而达到以下目的:使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大东亚建设的进展一致;提高作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养成职业作家。
该协会成员包罗广泛,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成立时尚无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固定的经费来源,其后经费主要依托伪政权中的文化宣传机构。虽号称民间团体,亦有少数不满日人和反抗意向的作品,但实则是一个追随敌伪政权当局的文化控制机构。组织了一系列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活动,仿效“大东亚文学奖”,设立了华北文艺奖金,金额为两千元,获奖作品也确属当时的优秀之作,甚至不乏思想上与日伪体制对立者。后期政治色彩愈加浓厚,1944年9月23日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甚至将会议名称改为“决战文学者大会”,且对协会的机构和人事作了较大的调整,通过了新的简章。添加了“确立中国文学者之新世界观,实践国府(南京汪伪政府)战时文化宣传政策及大东亚宣言昂扬文化之原则”的内容。领导机构改为执行委员会,取消了评议员会,权力更为集中,更具官方色彩。执行委员会由陈绵等33人组成,陈绵为首席委员,柳龙光为事务委员,实际掌管实务。
随着该协会刊物《中国文学》月刊1944年12月奉命停刊,该协会的活动趋于沉寂。1945年9月,日本在华投降,该协会亦随之解散。
存世3年间,该协会编辑杂志《中国文学》月刊,出版“华北文艺丛书”8种,计有:张金寿的短篇小说集《京西集》、闻国新的长篇小说《蓉蓉》、陈绵的剧本集《半夜》、袁犀的短篇小说集《森林的寂寞》、梅娘的短篇小说集《蟹》、萧艾的短篇小说集《鬼》、萧菱的短篇小说集《紧衫》、关永吉的短篇小说集《风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