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原社 :
1925年4月11日成立于北京,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该社以鲁迅为核心,成员主要是为鲁迅所感召、围绕在鲁迅周围的一批年轻人,包括三部分:以高长虹为为主的“狂飙社”作家群,如尚钺、高沐鸿、黄鹏基、向培良等人;“安徽作家群”,如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台静农等人;荆有麟、许寿裳、许广平、金仲芸(荆有麟妻)、朱大枏等人及其他投稿者。
莽原社先后创办了《莽原》周刊和《莽原》半月刊,也出过“莽原丛刊”。《莽原》周刊1925年4月24日出版第1期,随《京报》发行,同年11月27日因《京报》削减副刊而停止出版,前后共出32期。
1926年1月起,《莽原》周刊改为《莽原》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发行,鲁迅仍为主编。1926年8月,鲁迅离京南下至厦门,《莽原》半月刊转由韦素园主编。1926年9月,“狂飙社”作家群退出莽原社,莽原社与未名社合二为一,《莽原》半月刊成了未名社的机关刊物。1927年11月25日莽原社彻底结束。
莽原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作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撕去旧社会的假面”(鲁迅),继续《新青年》未竟的思想革命。该社往往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现象做出及时的反响和抗争,如五卅运动、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惨案、开封铁塔强奸案等发生时,莽原社成员都迅速撰文发声。其锋芒所向,则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国民劣根性。
与“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内容相应,该社在散文,尤其在杂文上贡献颇大,鲁迅在《莽原》周刊上发表了许多杂文,其中有著名的《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还连载了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的10篇回忆性叙事散文(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除散文外,该社在小说和诗歌、翻译、戏剧创作等方面亦作出了不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