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钱澄之 :

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因避南明党祸逃亡浙闽。南明唐王时(1645),授漳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及粤变,削发为僧,改名幼光。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钱澄之博学多才,诗文尤负重名,“诗歌古文满天下”(《有怀堂文稿》卷六《田间先生八十寿序》)。论诗强调“诗以道性情”,而这个“性情”,就是“准礼义以为情”,“本诸忠爱孝友以为情”,伦理纲常色彩极为浓厚,以此反驳晚明公安派性灵诗学的流弊。由于饱经沧桑,历尽忧患,其诗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水夫谣》《催粮行》《获稻词》《捉船行》等诗描写农民疾苦,《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沙边老人行》等诗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都堪称佳作。《扬州访汪辰初》一诗抒写作者暮年在他乡遇故知,慨叹时事,回忆往昔,颇见真情。

钱澄之所作散文,编集时以《伯夷论》列为篇首,显然寓有故国之思,这种情感也贯穿着后期的诗作,《孤雁篇》《缚虎行》《江程杂感》等篇,写得苍凉沉痛,感怀弥深。他平生最推崇杜甫,作诗也以“诗史”自勉。王夫之推许为“诗体整健”(《永历实录·晏黄二刘列传》)。他提倡作诗要“苦吟”,主张经过“惨淡经营”的锻炼之功而找到“确”“典”“显”“响”的那一个字(《诗说赠魏丹石》),显然有别于公安派的流易。早年学诗从七子派入手,后期多直面人生之作,诗风虽有所变化,但“屡变而不穷。要其流派,深得香山、剑南之神髓而融会之”(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八《钱秉镫》);“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十一),“冲淡深粹,出于自然”(韩菼《田间文集》卷首《田间文集序》)。其诗继承陶渊明、白居易等人的传统而有自己的特点。

钱澄之的古文理论继承了唐宋以来载道传统,他将道与情相联系,说“文也者,载道之器也,即达情之言也”,不过这个情同诗论一样,也在于“君亲伦物之际”(《重刻青箱堂集序》)。他服膺韩愈“陈言务去”(《田间文集》卷十三《毛会侯文序》)之论,提倡由读书、穷理而至于理明气足,然后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其古文熔经铸史,综贯百家,学养深厚,气积势盛,才气骏发,不可控抑,合学人之文、哲人之文与古文家之文为一体,气雄势厚,“非特一扫明季之陋,即清初诸大家,亦鲜有能与抗衡者”(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一《田间文集》)。

在学术上,钱澄之也有根底,《田间易学》究极数学,兼求义理;《田间诗学》虽遵小序,然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尤详。《庄屈合诂》一书,则“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杂家类存目十一/杂编《庄屈合诂》),发愤著书之意甚明。

著作有《田间诗集》28卷,《田间文集》30卷,康熙(1662~1722)斟雉堂初刻本,乾隆(1736~1796)时禁毁,宣统二年(1910)重刻。《藏山阁集》诗14卷,文6卷,系崇祯十一年(1638)至顺治八年(1651)期间作品结集,有海盐朱氏本,桐城萧氏本,光绪(1875~1908)龙潭室印本。黄山书社1998年至2006年整理出版《钱澄之全集》,包括《田间易学》《田间诗学》《庄屈合诂》《藏山阁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所知录》等共7种。



为您推荐

黄媛介

黄媛介 : 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聪敏好学,年十二能诗,十三能赋,诗书画皆精,少有才名。黄媛介幼时,父将其许配好友之子杨世功。到出嫁之龄,杨家贫不能娶,杨世功愧而出走,流落外地不归。父兄屡劝其改适,黄媛介..

《九罭》

《九罭》 : 一首讥刺周成王多疑的诗。周公东征将归,周成王因听流言而怀疑周公,故周公暂时居东以待王命,东人因此刺成王多疑而作。孔颖达《毛诗正义》曰:“此序与《伐柯》尽同,则毛亦以为刺成王也。周公既..

《文王》

《文王》 :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周公旦作《文王》一诗,宋人吕祖谦、朱熹以此为据,后世学者亦多从此说。据诗篇内容及风格来看,可以确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除二、四、六章各有一..

《隰桑》

杜濬

杜濬 : 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1628~1644)时期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30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仍不屈。曾作《与孙豹人书》,劝孙枝蔚勿仕清廷,“毋作两截人”;钱谦益来访,闭门拒不接见。杜濬夙负济世大..

黎简

黎简 : 顺德(今属广东)人。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一生未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黎简善书画,工山水,简淡松秀,是当时有声誉的画家。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

《伐柯》

《伐柯》 : 一首新婚筵席上新郎谢媒的俗曲,反映了豳地的婚俗。屈万里《诗经诠释》认为“此当是咏结婚之诗”。全诗两章,每章四句。以伐柯比喻娶妻,即要砍出一根“柯”(斧柄)必须要用斧头,就像要娶一个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