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声淫 :
语出《论语·卫灵公》:“颜渊问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郑声淫”即郑国的音乐太过以致失当,淫是过分的意思,它和儒家思想所主张的“礼”制明显不同。在这里,孔子把夏时、殷辂、周冕、《韶》乐看作是治国安邦之本,要继承发扬;而把郑声、佞人当成治国之忌,要抛弃远离。与郑声相对,孔子赞赏的是《韶》乐,相传《韶》乐是舜时代的乐曲名,歌颂舜的功业。《韶》是孔子崇尚的正统音乐,也是孔子认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孔子高度赞美《韶》,《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表达的观点:“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与“颜渊问邦”中阐释的观点是一致的,都强调礼乐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韶乐合于礼,利于治国;郑声违礼,不利于治国。
从乐曲风格来说,《韶》乐如黄钟大吕,击石明磬,格调庄严、舒缓悠扬,而郑声则是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天下无道背景下流行在郑国民间的爱情歌曲。班固说郑国民间的特点是“土陋国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韩诗内传》说春季郑俗“感春气,为淫佚”,郑声实际上是乡民村女在田间地头或春游秋收时的应景之作,多为青年男女抒发相思恋慕之情的民谣小调。情歌不受礼俗约束,抒发的是男欢女爱,其曲调缠绵、凄迷哀婉。如《诗·郑风·出其东门》有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诗·郑风·溱洧》)郑声表现的是纵情声色的特点,这对于极崇《韶》乐,维护周礼的孔子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郑声淫”,体现出儒家思想的艺术标准,是中国古代正统文论评判艺术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