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 :
指语言难以全部传达出言说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语出《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在这里,书指文字,言指言语所能表达的信息,意指心意、意蕴和意境,尽含有尽情、全部表达之意。意即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言说的意思,言说又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因为文字、言说和意义之间隔了一个鸿沟,无法准确传达,所以需要一个形象的东西做中介,这就是象。这里首次揭示了言语的局限性,认为只有借助于形象才能传达真相的问题,它最早涉及到言、象、意的关系问题。圣人解决的办法就是“立象以尽意”,顺次进行的就是设置卦爻以穷尽所要表达的真伪、使用文辞以穷尽所要表达的言语。
《周易·系辞》是主张言尽意的。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论,认为难以言传的道必须通过心斋、坐忘去体悟。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调和儒、道,明确阐述言不尽意说,表明言、象、意之间互为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意本言(象)末、得意忘言(象)使得这一理论具有真正思辩的哲学意义。与之同时的荀粲则以儒批庄,将言不尽意说推向极端。
言不尽意说对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创作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从而引领作家、艺术家向渊深的意蕴迈进,为意境的营造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