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诗 : 现代中国新诗中一种排列特殊的诗。因诗行的排列有规律地错落成为阶梯(楼梯、台阶)形而得名。又称"楼梯式"、"台阶式"。20年代初,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开始大量创作阶梯式诗,以后他的诗作几乎全部采用这种排列形式。因此,也有人称阶梯式为"马雅可夫斯基式"。早期中国新诗中也偶尔出现过一些类似的诗行排列形式的短诗,如田汉的《黄昏》、《暴风雨后的春潮》、李金发的《有感》等,抗战时期田间的诗集《给战斗者》和叙事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她也要杀人》等,对于阶梯式的新诗进行过大量的尝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50年代,由于一些诗人的实践,使阶梯式新诗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诗诗体而被人们所接受。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等诗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雅可夫斯基诗风的影响,又在创作实践中融汇了民族诗歌的艺术传统改造了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创造了一种民族化的阶梯式中国新诗。1955年 4月至1956年6月,郭小川写了一组7首题为《致青年公民》的抒情长诗,自称"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一些的感情"(《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全部以阶梯式排列诗行,但并非生硬地照搬,而是注意了中国语言的习惯。其后,贺敬之写出了阶梯式新诗的重要作品《放声歌唱》(1956)及《东风万里》(1958)、《十年颂歌》(1959)、《雷锋之歌》(1963)等,他根据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和现代汉语特点改造外来形式,创造了"从外观上看是`楼梯式`,从结构上看则是很好的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子的韵律自然"的"阶梯式"的诗行。阶梯式的诗行排列有助于加强诗的节奏感,能较为充沛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层次,因此,多用于题材重大,内容的时间空间跨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政治抒情诗。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