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748~829)

    李益(748~829) :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 (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献诗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献刘济》)之句。贞元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早岁从军,曾至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地,自编从军诗50首。他的"征人歌且行"(《送辽阳使还军》)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天下亦唱为乐曲"(《唐国史补》)。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明代胡应麟《诗薮》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他的律体也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
  今存《李益集》2卷,辑入朱警《唐百家诗》和黄贯曾《唐二十六家诗》;《李君虞诗集》2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 1卷。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卞孝萱撰《李益年谱稿》,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谭优学撰《李益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

为您推荐

李颀(?~757?)

李颀(?~757?) : 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

《李师师外传》

《李师师外传》 : 宋代传奇小说。出自《琳琅秘室丛书》。作者不详。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   本篇写李师师原是北宋汴京染匠王寅的女儿,4岁时父母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及长,色艺双绝。经内侍官张迪..

李璟(916~961)

李璟(916~961) : 五代词人。南唐中主。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开国主李昪之子。28岁继位,在位19年。前期能开疆拓域。末6年国势日衰,初则屈服于周,去帝号称国主,后又称臣于宋。   李..

李之仪(?~1117)

李珣(855?~930?)

李珣(855?~930?) : 五代词人。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祖先为波斯人。妹李舜,能诗,为前蜀后主王衍昭仪。李珣以秀才为王衍宾客。前蜀亡后,他守节不仕。   李珣有诗名,《鉴诫录》说他"所吟诗句,往往动人"。著有《..

李攀龙(1514~1570)

李攀龙(1514~1570) :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

李绅(772~846)

李绅(772~846) : 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后迁家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元年 (806)进士。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穆宗时为翰林学士。敬宗即位,被李逢吉陷害,贬端州司马。武宗会昌二年(842),自淮南..